导读:或许,江湖并没有远去,只是少了竹林山涧,刀枪剑棍,换成了高楼林立,机枪扫射,“当当当”的刀剑相交变成了“突突突”的你来我往而已。谨以此文,献给隐落的武侠世界和逝去的青春年华。——
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听心理电台
年少气盛的岁月里,曾无限迷恋武侠世界的江湖,那时单纯地认为江湖是一个执剑走天涯,杯酒泯恩仇的地方。成长的历程中,江湖的梦早已沉寂,记忆的帷幕上除了痴男怨女的爱恨缠绵,还剩下那些手刃仇敌刹那的画面,或狂笑,或悲戚,或落寞。
曾经,不懂笑为何会如此癫狂,泪为何会如此苍凉,静默的脸庞又为何让人心如刀绞,只懂得那个刹那是结束,是悬着的心终于落地的欣慰,是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执着。情绪总是要随着经历才能明晓,故事必须学着思考才能洞悉。
渐渐地明白,江湖并没有远去,只是少了竹林山涧,刀枪剑棍,换成了高楼林立,机枪扫射,“当当当”的刀剑相交变成了“突突突”的你来我往而已。是张无忌神功大成,把玄冥二老耍得团团转,还是蝙蝠侠重振旗鼓,将小丑打得满地找牙,又有什么区别?
开始懂得江湖不过是一个“故事”,“故事”不过是奥特曼打小怪兽,而且小怪兽开始的时候总是能够得瑟地欺负奥特曼。如果非要给后面的情节挂上一个词,那必然是“复仇”,试问,为何我们对“复仇情节”那么没有抵抗力,百试不爽呢?
悲伤着你的悲伤,快乐着你的快乐
不乏有一口气看完一本书,或者一部连续剧的经历,跟随着主角在故事里诞生,打怪,升级,攒装备,到功德圆满,也体悟着故事里主角被boss欺负的心酸,被抢装备的无奈,在不知名的山洞里发现绝世秘籍的狂喜,踩着当初那嚣张boss尸体上的傲娇和怒吼。刹那之间,仿佛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横渡了现实和虚幻的鸿沟,身体的颤栗和紧握的拳头似乎也在告诉你“你就是那主角”,直到你情不自禁的“好”惊起了熟睡的室友,现实的轮廓才再次慢慢清晰。
故事,是你在帷幕上演,而我在生活中演
“代入感”是一个好故事的基本条件,如果想更上一层,那就是认同感。我们都相信自己是宇宙间特殊的存在,自己的经历是唯一不可取代的,但是为什么当那些场景出现的时候总是能勾起你的回忆,总是让你想起那以为已经淡忘的曾经?或许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但叶子的脉络差别又能有多大呢?那些对你而言特殊的经历,在别人眼中同样弥足珍贵,同样隐隐作痛。
一个引人共鸣的故事,不过是把生活中的演绎搬到荧屏上。在这样的故事里,我们不需要代入就能体会主角的情感,其实那不过是昨日的重演。也许我们智商能力相差很多,但就潜意识而言,我们都是天才,那些你未曾意识到的记忆碎片都完好保存在潜意识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或者那么一件事会让它浮出水面。优秀的故事,便是一个好的引导者。
江湖是我们最初和最终的梦想
上面单单讲了为什么我们容易被故事所吸引,而故事分好多种,为什么“复仇情节”备受瞩目?因为情感的代入,因为身份的认同,故事的开展中我们同样也在经历着起伏,在忍受着情绪上的压抑,当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需要一个宣泄口,而“复仇”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前期压抑的负面情绪随着“复仇”的完成得以释放,情绪得以升华,一种完美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先抑后扬绝对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先前情绪压抑的越深越久,在释放的刹那也会感觉越爽,如果此时有生物仪器监测,会发现当下的生理体验和上瘾是多么类同。正是如此,才使得换汤不换药的复仇类作品依然风光无限。
江湖是侠义的代名词,在这里我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初蹂躏弱小的坏人总会有一天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也正是社会心理学家Mevlin Lerner提出的“社会公正假说”。我们相信天道昭昭,公道自在人心,这让我们能够坦然面对现实中各式各样的不幸和灾难。很多人不曾真正经历过复仇,但是都曾经历过欺压和忍受,以及为了实现目标的认真不懈,即使现实是残酷的,屌丝能够逆袭女神的不过是偶然,我们依然需要在故事里寻求安慰,寻求付出就会有回报的铁律,毕竟故事本就是逃避现实的幻境。
下个总结,从生理的角度而言,“复仇情节”是故事的高潮,带给观众满足的体验,从精神角度来看,“复仇完结”是自我安慰的良药,给予观众精神的慰藉,所以,并不会有无缘无故的追捧和欢迎,有的只是对人性的把握和应用。
谨以此献给隐落的武侠世界和逝去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