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的故事大全5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条关于总裁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总裁的故事大全(1):
德国总裁的自恋
塞沃斯先生是我们公司新上任刚满3个月的总裁,这位五十好几的日耳曼老头平时不苟言笑,每天一上班就换上工作装,然后指令着我这个秘书随他一起到车间下班组,进行现场管理。他的管理风格也和他的性格一样,古板较真,喜欢吹毛求疵,上纲上线,也许正是这一原因吧,公司的生产运营进行得有条不紊,员工们对他的人品和管理手段赞赏有加。
公司给塞沃斯先生配备了小车和司机,供他上下班两点一线专用。这位司机不属于办公室人员的编制,而是车间里的一线段工人,每天上午按时把塞沃斯先生接送进公司后,就得马上换上工作装,到生产岗位去干他的正活。塞沃斯先生没有什么重要的外出公干,是不会叫司机搁下手头活的。这位司机所享受的特权,就是每天在下班前一刻钟离开工作岗位,前往更衣室换上自己的休闲服,然后把小车开到办公大楼下面,静候塞沃斯先生走出来,送他下班回家。
那天下午,塞沃斯先生所在小区保安来电话,他的太太在做家务时突然跌了一跤,被急送进了医院,诊断为重度脑震荡,需要马上开刀,因此要塞沃斯先生立即赶到医院去签字。这可把塞沃斯先生急坏了,他要我立刻叫辆出租车。可是我们公司位于郊区,人烟稀少,此时根本打不到车。我只好建议:人命关天,你还是乘坐公务车前往吧。塞沃斯先生听了后,先是瞪了我一眼,接着又皱了一下眉,勉强地点了点头。我立即电话通知车间主任,不一会儿,司机赶来了。两人飞快脱了工作装,换上各自的休闲服,一起坐进了小车。
在塞沃斯先生公车私用事情发生后的次日上班前,塞沃斯先生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布置了一项特别任务,要我在正式上班之前核算出公司到他的寓所、他的寓所再到医院的公里路程,以及如果乘坐出租车的相应费用,再还有司机因他的私事而出车这一时间段所应承担的工资、奖金等,要求核算数字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的两位数。
我听后不敢怠慢,当我把这一账目单递交给塞沃斯先生的时候,上班铃声正好响起。
塞沃斯先生向我致了谢后,立即到公司财务部柜台,分别以5倍于乘坐出租车应付的费用和3倍于司机所应收取的报酬之方式交给出纳(司机在该因私出车时间段里不享受公司报酬),另外还交纳了500元人民币作为自我违章罚款。这还没算完,塞沃斯先生还给班组长以上员工群发了一封自我检讨的邮件,他在邮件里说:虽然说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但我为我的损公所为而感到很内疚很自责,我做了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情,我真诚地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原谅和宽恕
总裁的故事大全(2):
新总裁开会
还有半个小时就是3点钟了,张小周哪敢怠慢,马上在集团的管理群里发布了开会通知。刚发布完两分钟,总裁在他的办公室里大声对张小周说:会议通知发了没?如果没发,就不要发了,我要出去接待个客人。
张小周啊了一声,轻声说:我已经通知了总裁板下脸来,说:通知文字不给我看就发?没有规矩!张小周一脸无辜地嗫嚅,我看只有半个小时了,担心有的领导赶不过来,所以这样吧,我再发个会议取消通知总裁正要说什么,手机响了,他按了接听键。手机音量很大,张小周听得到手机里女人娇滴滴的声音,我刚刚接到发小的电话,要我陪她去修指甲,今天就不去看你了哈,改天再约好的,好的,没事,下次再约总裁的脸上,全然没有了前几秒的严肃,一脸的贱笑。当他转过脸再对着助理说的时候,却立马变了一张脸,连声音也全变了,既然发了,就正常开会,还取消什么啊,我最不能容许乱发指令,又乱更改,乱取消的!3点,总裁来到会议室,扫视一圈,问:财务部赵总呢?有知情者回复说:赵总去香港开会,上午就去了。大家看看这成何体统,他去香港开会,都不给我说一声!总裁一脸愤怒,以后,开会不能到场的,至少提前两个小时跟我请假。他完全忘记了,这次会议是他在半个小时前临时发起的。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加强团队凝聚力,彼此多点了解。我想问问大家,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有在国企工作的经历?总裁开始讲话了。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卖什么药。见没有人回应,总裁又说:是不是大家都没有在国企工作过?仍然没有人回应,场面一时陷入了尴尬。总裁丝毫不觉得,他看看大家,不无骄傲地说:我在国企工作23年,我们企业在全国,包括香港、台湾、澳门有两万名员工!我在来这里之前,我在原单位手下有40人!40人是什么概念?就是在酒店里弄个大包厢,可以坐得满满的!从大家刚才的表现来看,在座的各位都没有在国企工作的经历,那么也就是说,你们在进入社会那一刻起,就拉开了你和社会精英的距离!你在智商、情商方面已经落后于在国企工作的了!见大家还是不说话,总裁说:不能只听我一个人说,大家也要谈谈自己。陈总,你说说你的经历,做过哪些职业,取得过哪些成就!陈总说:我没啥好讲的,没进过国企,初中没毕业,智商不高,情商更没有。正说着,陈总的电话响了,hello,I am listening to our CEO talking?nonsense(你好,我在听总裁胡说八道)陈总讲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离开了会议室。看着陈总走出会议室,总裁笑笑说:看不出来,陈总初中没毕业英文能讲得这么好!而他还这么谦虚,这一点,大家要多跟陈总学习学习。没能在国企干过几年,这个距离需要努力去弥补。我今天说的,你们可能不明白,可以理解。等有一天,你们达到我这个高度了,你们就会明白我今天的意思了。大家估计都憋得想笑了,为那个复旦大学毕业却自贬初中未毕业的陈总,也为他这个在国企干了23年的精英。不过,现在大家要明白一点,开会,必须将手机调成无声或者关机状态,否则,就是没有职业素养的人总裁的话还没有说完,他的手机却刺耳地响起了《纤夫的爱》:妹妹你坐船头总裁匆忙按掉手机,说,今天的会议就到此结束,下次开会,我跟大家聊聊品位和修养。猛地,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总裁的故事大全(3):
洗碗工如何变总裁
会成功的人,不论在什么位置上都会成功。
最重要是能吃苦,态度敬业,这是成功的最佳秘诀。
最近几个大企业家因担忧台湾未来的竞争力,愿意带领年轻人创业,做他们的导师(mentor),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别人。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这个聚会。
那天因为是聚餐,气氛比较轻松,有人就大胆地问:为什么你们现在从事的,都不是你们原来在大学念的科系?这不是所学非所用吗?
这是好问题,《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瓦德华(Vivek Wadhwa)曾说:你在大学读的学科与你的成就或人生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很多你在职场用到的东西在你念大学时,还未发明出来,大学教你的不过是求知的方法和做事的态度而已。
世界趋势不停在变,你必须眼睛锐利变得快,还得跟对老板。建安七子的王粲写道: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一位总裁说他去美国留学时,暑假须去餐厅打工赚学费,他和同学一起去应征,当时景气不好,只找到最低工资的洗碗工,他的同学觉得自己是台湾最好大学的毕业生,洗碗是大材小用,做得很不甘愿,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就被开除了。而他的态度是:不甘愿就不要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所以每一分钟都努力地做。
他因为盘子洗得又快又好,就被升为打杂人员(bus boy),又因他做事干净利落,客人前脚一走,他马上把桌子收拾干净,使下个客人可以立即入座。桌子翻转得快,侍者的小费就多,他这个没有小费的打杂人员竟然做到连侍者都愿意把自己的小费分给他,可见他的厉害。
所以会成功的人,不论在什么位置上都会成功,因为他们态度敬业、不怕吃苦。这其实就是成功的秘诀。
另一位总裁在美国留学时,曾去面包店卖过面包。他每天的业绩都比别人好,客人宁可排队也要等他来服务。为什么呢?原来客人眼睛在看面包时,他就顺着客人的眼光,去拿他中意的那个面包,他会挑盘子中最大的面包给客人。
对老板来说,面包不管大小,只要能卖出去就好。盘中反正永远会有最大的,下个客人来,再拿最大的给他,客人心满意足,下次就会再上门。他懂得顾客心理,难怪经营企业很成功。
他们的话使我想起上次去偏乡服务时,开车的修女带我们去买台东最有名的包子,车上七个人统统下车去买,我以为店家一定很高兴这么多的生意上门,想不到服务的小*姐脸很臭,爱理不理,我气了就不买了。虽然客人愈多员工愈累,但他们忘了,没客人上门,店倒掉时,他们也就没工作了。
在这个社会上,要成功一定要双赢才行。不管什么工作,敬业是第一,做到最好时,别人一定会看到,工作会自己找上门。所以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人要能了解自己的长处,忽略自己的短处,态度和智慧永远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成功法则。
总裁的故事大全(4):
缪钦:从服务员到副总裁有多远
在芝加哥最豪华的酒店,在记者们的闪光灯下,缪钦手捧奖杯,与台下的母亲泪眼相望时他知道,他足以让妈妈骄傲了:她的儿子虽然洗过卫生间、拖过地板,但他也可以成为全球最好!
坚守的力量
1993年10月25日,在厦门中山路美都商厦BI楼麦当劳的MLOGO下,汇聚着一大批求职者这里是厦门市第一家麦当劳餐厅。一个单纯、青涩、瘦削的小伙子也挤在人群当中,他叫缪钦,时年20岁,福建省南平市人,五个月前才中专毕业。当时他已经应聘到南平市一家银行做财务,月薪八百多元。这在当时的很多人眼里,是一份既体面又有钱的工作,可缪钦偏偏觉得它缺少挑战,便辞职来到厦门闯荡。
缪钦想应聘这家麦当劳的见习经理,用人方却告诉他见习经理已招满,是否愿从服务员干起,缪钦果断回答:我愿意!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他对麦当劳这样的跨国大公司非常向往,佩服它的管理和用人制度:麦当劳的管理层,很多都是服务员出身,不强求学历,只看素质和能力。
就这样,缪钦和八十多个新伙伴一起开始了他们的麦当劳之梦。然而,不久很多人就梦醒了虽然培训经理曾告诫过他们:从见习员工到见习经理必须经过员工、训练员、见习组长、组长这几个级别,而这些级别是没有定薪的,全是计时工资。要想闯过这几关,至少要半年,而且在这期间得轮岗,炸薯条、做汉堡包等都要学会。但缪钦他们这批人当中还是有很多没经受住考验,半个月后,就有人辞职;两个月后,就有十多人离去
缪钦仍在坚守,每月不到300元的薪水使他只能和另三个同事在郊外租一间月租70元的民房;舍不得花五毛钱坐公交车,他就早早起床,跑步去上班;每天,他早上比别人先到半小时,晚上下班比别人晚一小时。回家后,他还会仔细阅读麦当劳的《工作手册》,从没在凌晨一点钟前睡过觉
然而,三个月后的首批升职名单中却没有缪钦,而四个室友中,已有两个升了训练员。在木叶萧萧的街头,他一遍遍告诫自己:一定是我做得还不够好,那就再给我一段时间吧。他上班又往前提了半小时,下班又推迟了一小时。然而两个月后,他再次榜上无名!
缪钦觉得再这样耗下去不行了,便开始利用周末出去找事做,并很快在一家酒店里找到了一份高薪的工作。他立马写了辞职报告:麦当劳不是一个公平的地方,我比别人做得多,做得好,为什么得不到升迁?我要辞职!经理没有正面答复,只是请他帮个忙:你已经告诉了我你做得比别人好的地方。那么现在,你能不能换到对方立场上,找出他们比你做得好的地方?给你一天时间,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你仍觉得麦当劳不公平,那你再来辞职也不迟。
一换位,缪钦顿时就发现:阿刚虽然不加班,但做事效率奇高,阿群特别讨小孩子喜欢,而大刘永远不会跟客人发生摩擦第二天,缪钦告诉经理,他愿意继续留下来端盘子。
做个职嘲有心人
1994年4月,缪钦终于被提拔为训练员。5月底,他又晋升为见习组长,一个月后升为组长。9月,他成功通过升级考试,升任见习经理,次年3月,缪钦再次被提升为第一副经理。至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缪钦创造了连续升迁的奇迹!
奇迹的背后,是缪钦始终坚持做一个职嘲有心人,把对顾客的服务放在首位。缪钦记得在刚升任第一副经理后的一天,两位顾客的孩子在儿童游乐区打起架来,随即两位家长也开始互殴。缪钦赶过去劝阻,却被一家长一拳打在鼻梁上,顿时鲜血长流。但他却顾不得去医院,而是招呼员工给两个孩子各送了一瓶饮料,此举感动了两位家长,各自拉回了自己的孩子。
由于在第一副经理的位置上,缪钦总能出色地化解各种危机,他很快就引起了高层的注意。1995年5月,他和另四名培养对象一起被选派到美国总部培训了半个多月。到了美国他才知道,参加此次培训的,还包括其他国家的中层管理干部而他们,大都用了八年以上时间才到现在的位置。果然,缪钦一回国就被委以重任,去厦门莲花区负责第二家麦当劳店的创建。餐厅开业后,他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该店经理。
1997年4月,缪钦被调到福州市做营运督导,同时管理着四家餐厅。员工们都担心他会大换血,一开始弄得人人自危。缪钦非常理解这种心理,所以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放火,而是浇水逐一找员工谈心,了解他们的特长,再把他们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此举让员工们打消了顾虑,凝聚力大增。他上任的头一个月,四家店的营业额全部增长!
1998年10月,缪钦再升一级,成了营运部经理。1999年4月,缪钦被调往湖南长沙开辟市常长沙人喜辣,但传统麦当劳食谱则偏清淡,新店开张一段时间客人的新鲜感消失后,生意一下就委靡了。缪钦于是和湖南员工琢磨适合当地人口味的配方,不断开发新品。截至2004年,他在湖南建了19家麦当劳餐厅。不仅如此,湖南的单店效益也成了全国最佳。
2004年3月,缪钦调到杭州升任营运高级经理,负责浙江市常两个月后,他获得由麦当劳总部颁发的全球总裁奖。当年在中国,总裁奖获得者只有3个。获奖者可以带一位亲人赴美领奖,并享受几天观光旅游。缪钦带着母亲去了美国,在芝加哥最豪华的酒店,在记者们的闪光灯下,缪钦手捧奖杯,与台下的母亲泪眼相望时他知道,他足以让妈妈骄傲了:她的儿子虽然洗过卫生间、拖过地板,但他也可以成为全球最好!与此同时,缪钦还得到了一万美元现金和500股公司股票的物质奖励,但他本人更看重的则是由此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意和努力创造神话
2005年4月,缪钦又被调往大连,负责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的市常他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用三个月时间考察完四省区五十多家餐厅,拿出拓展方案。
这年冬天,缪钦又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在东北地区推广24小时餐厅。决策一提出,马上就遭到同事们的强烈反对要知道,24小时餐厅在南方还可以,在冬季天寒地冻的东北却有点近乎妄想,谁会在滴水成冰的深更半夜出门吃东西?
但缪钦偏不信这个邪,他仍然坚持要拿两三家店出来做试验。刚开始,生意果然很差,但一个月后奇迹渐渐发生:越来越多的夜猫子在深夜光临麦当劳,为啥?因为在东北地区,整个餐饮业都有畏寒的传统思维,冬夜不营业,使得剑走偏锋的麦当劳钻了个大空子。把东北人冬天吃夜食的习惯培养出来后,麦当劳的业务量迅速提高。
总裁的故事大全(5):
我从高盛总裁“变身”美国财长
2006年春天,就在高盛银行享受着创纪录的收入水平,股价位于历史最高位,我也丝毫没有考虑任何改变的时候,外界开始讨论我入主财政部的可能性。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看到《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配了一幅画,上面是我和美国国旗。
不久之后。布什总统的新任幕僚长乔希博尔腾给我打了电话,试探我对于财政部长一职的兴趣。乔希很执著,他知道我已经受邀参加4月20日将在白宫举行的一场为欢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而设的午宴,邀请我届时与总统会面。妻子温迪和我飞往华盛顿。宴会前,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见到了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他想私下与我谈谈,我们找了一间没人监听也没有记录人员的屋子。周认为我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白宫的那场午宴堪称一场盛大的集会,可我见到总统的时候,他似乎对我很冷淡。宴会结束后,温迪和我踏入了白宫的庭院,旁边就是通往财政部的大门。那是美不胜收的一天,木兰绽放,樱花盛开,与蔚蓝的天空交相辉映。但我的心情很糟糕。妻子看出我的沮丧。她说:豌豆(她喜欢这样称呼我),我希望你不是因为我才拒绝这个机会。你知道。如果这对你很重要的话,我会支持你的。不,不是因为你。事实上,我所请教的几乎每一个同事都对白宫的邀请持反对意见。他们说:你是高盛的首脑。你就是老板,何必去华盛顿?布什只剩下了两年半的任期。看看他有多么不受欢迎。共和党连国会都快要丢掉了。你又能做些什么呢?但是,我骨子里仍有一种情结,觉得自己欠祖国很多。5月份。我又一次接到了乔希的电话,当时我正在德国出差,便答应在回西海岸途中与乔希在华盛顿会面。直到此时我仍然难以决断。但就在半路上,我突然恍然大悟了:我意识到,给我带来这么多烦恼的只不过是自身的恐惧。那是对失败的恐惧。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与一帮我从未合作过的人合作,管理一帮我从未管理过的人。然而,我从不会向恐惧屈服。5月28日是星期天。我和妻子来到伊利诺伊州的巴灵顿,总统将在周二提名我为财政部长。但那天早上我犯了一个错误:我提前把消息告诉了一位好友,却忘了提醒对方别把它透露给母亲。等我来到母亲的住处,她已经老泪纵横。你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事,她说,但我希望你还没有下定决心。那是正午刚过。母亲坐在餐桌旁的一把木椅子上。透过窗户凝视着洒满阳光的庭院。我已经不记得最后一次见她哭是什么时候,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她如此严厉的批评。平常,她一直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对我的决定从来都是毫无保留地支持。母亲与十几年前大为不同,她的这种情绪就是标志。她和父亲都曾是坚定的共和党人,当我从商学院毕业加入五角大楼,后来又进入金融界,他们都欣喜若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父亲于1995年去世之后,她变得倾向自由主义了,开始转而支持民主党,痛恨伊拉克战争,尤其反对乔治w布什。妈,我是去为祖国服务,我尽力想让她平静下来,这义不容辞。听我说,她依然很沮丧,你这是上了一条贼船。我搭乘下午的航班返回了纽约,温迪留下来继续安慰母亲。她至今清楚地记得,母亲是如何站在电视屏幕前,痛苦万分地看着总统在白宫玫瑰园与我并肩肃立,接着宣布了对我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