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财富的故事大全6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条关于财富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精选】财富的故事大全(1):
用智慧叩开财富故事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该市一家电器商店的老板向全体市民宣称:如果西班牙在本届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总数超过十枚,那么,凡在奥运期间购买本店电器的顾客,都可以得到全额的退款。
这个消息立刻轰动了巴塞罗那全市。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可以不用花钱而得到电器的好机会。于是,一时间,顾客云集,商店的销售量大幅度地猛增。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离闭幕还有好几天,西班牙就已经获得了十金一银,正好超过了电器商店老板承诺的退款底线。看来,退款已成定局,接下来的几天,顾客们买得更起劲了。
奥运会结束,西班牙共获得了十三金。这下退款是退定了,据估计,整个退款总额将达到一百万美元,看来老板这回是要破产了!
正当顾客们议论纷纷,怀疑商店能否履行承诺时,老板却从容不迫地宣布:下周起,开始兑现退款。
原来,老板早做好了巧妙安排。在发布广告之前,他先去保险公司投了专项保险。保险公司的专家经过仔细分析,一致认为西班牙不可能得到十枚以上的金牌。因为根据往届的经验,西班牙的金牌数最多不超过五枚,于是保险公司接受了这份保单。
这样一来,即便是要退款,那也是保险公司的事情了,而与商店毫无关系。所以,不管西班牙得到多少块金牌,电器商店的老板都是只赚不赔。
财富启示:最能干的人,不是等待机会的人,而是善于主动运用机会为自己服务的人。
【精选】财富的故事大全(2):
资本之王桑迪·威尔的1+1=4财富人生
20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桑迪的美国穷小子在纽约郊外的杰斐逊港镇上,与一位叫琼的姑娘结了婚。结婚后,他们的所有财产只是妻子的陪嫁3500美元。一段时间内,他的薪水甚至无法同时支付牛奶费和购买婴儿尿布。后来,妻子把陪嫁钱拿出来,让他在镇上开一家生牛屠宰作坊,专卖牛肉。
小镇上还有一家牛排餐厅,那里的生意非常好,每天都能为桑迪的牛肉作坊销掉不少牛肉,再加上外地的订货,桑迪渐渐有了一些多余的钱。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牛排餐厅因为内部管理和经营策略上出现问题,生意越做越差。
发愁的人其实还不止餐厅老板,因为餐厅的生意下降在无形当中也减少了桑迪的牛排销售量。最后,桑迪经过仔细考虑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买下那家餐厅!
他的妻子不解地说:“你疯了吗?买下那家即将倒闭的餐厅?它能为你带来利益吗?”
他就是连续多年被纽约证券交易所评为“最佳CEO”并且素有“资本之王”称号的桑迪·威尔。
【精选】财富的故事大全(3):
人生的另一种财富
2006年6月,世界第二富豪,被誉为股神的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370亿美元投向慈善事业,这些财富约占其私人财富的85%。
美国《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问他:您把大部分财富都捐了出去,您会给您的孩子留下什么呢?
沃伦巴菲特说:我已经把最珍贵的财富留给了我的子女啊。
孩子们小的时候,我并没有过多要求,而是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玩泥巴侍弄花草,听音乐唱歌,看摄影作品,在田野里疯跑,都是孩子们生活的内容。我所做的就是尽量使孩子们快乐,并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事物,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我也从来没有要求过他们必须成为企业家,而是让他们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后来,大儿子霍华德成了摄影师,小儿子彼得成了音乐家,女儿苏西虽然是家庭主妇,但也绝非什么事情都不做的阔太太。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很快乐。中华励志网
大儿子霍华德做生意失败后,开始我并不想帮他,因为自己栽倒了就要自己站起来,可是经不住妻子的再三劝导,我还是给儿子霍华德买了家农场,但霍华德必须按期缴纳很高的租金,否则农场立即收回。我问霍华德敢接受挑战吗?霍华德接受了挑战。几年后,霍华德的农场蒸蒸日上,并不断涉及不同行业。后来,霍华德发现经商并不能使他快乐,在生意的高峰时期放弃了经商,一心做起了摄影,现在干得也不错。
我取得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因为我勤于思考,总结了一些规律。所以,我经常告诫孩子们要有点思考的习惯,并在勤于思考中学会善于思考。几年前,霍华德在农场站住脚后,不断捕捉市场信息、思考总结,生意做得越来越好。在他的摄影事业中,勤于思考也让他受益匪浅。小儿子彼得也经常在寂静的时候思索创新,寻找灵感,创作了许多动人心弦的音乐作品。苏西也喜欢思索自己感兴趣的事。
活着,快乐最重要,亿万财富不会给人能力和成长,反而会消磨你的激情和理想。从一定意义上讲,金钱只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只有乐观、自信、勇敢、勤于思考的性格才能收获快乐而丰富的人生,因此,可以说,我已经把我最珍贵的财富都赠送给了我的孩子们了。
听完沃伦巴菲特的一番话,这位记者由衷叫好,总结出了三条原则,可谓人生另一种珍贵财富:
要让青年感到生活是快乐的,同时给他们提供各种机会,使他们能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提升其快乐;一时的成败并不重要,关键是培养快乐、自信、勇敢和乐观的性格;要取得较大成就必须勤于思索,创造性的产品只有从不断的思考中来。
【精选】财富的故事大全(4):
1+1=4的财富人生
20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桑迪的美国穷小子在纽约郊外的杰斐逊港镇上,与一位叫琼的姑娘结了婚。结婚后,他们的所有财产只是妻子的3500美元陪嫁。一段时间内,他的薪水甚至无法同时支付牛奶费和购买婴儿尿布。后来,妻子把陪嫁钱拿出来,让他在镇上开一家生牛屠宰作坊,专卖牛肉。
小镇上还有一家牛排餐厅,那里的生意非常好,每天都能为桑迪的牛肉作坊销掉不少牛肉,再加上外地的订货,桑迪渐渐有了一些多余的钱。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牛排餐厅因为内部管理和经营策略上出现问题,生意越做越差,餐厅老板不想再经营面临倒闭的餐厅了,他希望有人能够买走餐厅。因为餐厅的生意不好,没有人愿意出价盘下这个烫手的山芋。
发愁的人其实还不止餐厅老板,因为餐厅的生意下降在无形当中也减少了桑迪的牛排销售量。最后,桑迪经过仔细考虑后做出了一个很惊人的决定:买下那家餐厅!
他的妻子不解地说:你疯了吗?买下那家即将倒闭的餐厅?它能为你带来利益吗?
能!而且买下它以后,我们所拥有的价值就不是 1+1=2了!桑迪用确定的口气说。
真是荒唐!1+1难道会等于 3?他的妻子说。
确实不是等于3,而应该是等于 4!桑迪回答。
几天以后,桑迪在妻子的担忧中用他们的全部积蓄5000美元买下了那家餐厅。他对餐厅的经营做了一系列大胆而富有创新的改革,并且还聘请了最好的厨师来做牛排,渐渐地,餐厅的生意开始好转。餐厅的生意好了,牛排的销售量自然就增加了。一年之后,桑迪成了全镇屈指可数的富人。这时,桑迪对他的妻子说出了1+1=4的逻辑:原有的一家作坊加上一家餐厅,表面上看是1+1=2,但是我们经营餐厅在牛排的原材料上省去了一笔开支,节省下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一种利润,这就使1+1等于3了。至于牛排卖给自己的餐厅,表面上看是收不到钱,但却是一个非常固定的销售点,再也不需要为如何才能保住这个销售点而费脑筋了,而这省下来的精力,又可以用在开拓另外的牛排市场和餐厅的经营上,这又是一种无形却又十分巨大的财富,这样一来,1+1就成为了4!
经过几年的商场打拼之后,桑迪在不断的成长中发现自己对诸如此类的资本运作特别有天赋,于是在1960年毅然卖掉了他的屠宰作坊和牛排餐厅,到纽约成立了一家西尔森证券经纪公司,在随后的数十年里,用1+1=4的理念运作了一连串并购和整合,而他所拥有的商业信贷公司在1992年更名为旅行者集团。1996年,凭借213亿美元的年收益和23亿美元利润,旅行者集团跻身财富500大前40强。1998年他又与花旗银行合并建立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团,桑迪一人统领这家旗下有27万名员工的大企业。
没错,他就是连续多年被纽约证券交易所评为最佳 CEO并且素有资本之王称号的桑迪威尔。美国《财富》杂志曾为他写了一篇《不可多得的管理者》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是对桑迪威尔最巧妙而形象的概括:1+1=4的财富人生!
【精选】财富的故事大全(5):
1+1=4的财富人生
20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桑迪的美国穷小子在纽约郊外的杰斐逊港镇上,与一位叫琼的姑娘结了婚。结婚后,他们的所有财产只是妻子的3500美元陪嫁。一段时间内,他的薪水甚至无法同时支付牛奶费和购买婴儿尿布。后来,妻子把陪嫁钱拿出来,让他在镇上开一家生牛屠宰作坊,专卖牛肉。
小镇上还有一家牛排餐厅,那里的生意非常好,每天都能为桑迪的牛肉作坊销掉不少牛肉,再加上外地的订货,桑迪渐渐有了一些多余的钱。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牛排餐厅因为内部管理和经营策略上出现问题,生意越做越差,餐厅老板不想再经营面临倒闭的餐厅了,他希望有人能够买走餐厅。因为餐厅的生意不好,没有人愿意出价盘下这个烫手的山芋。
发愁的人其实还不止餐厅老板,因为餐厅的生意下降在无形当中也减少了桑迪的牛排销售量。最后,桑迪经过仔细考虑后做出了一个很惊人的决定:买下那家餐厅!
他的妻子不解地说:你疯了吗?买下那家即将倒闭的餐厅?它能为你带来利益吗?
能!而且买下它以后,我们所拥有的价值就不是 1+1=2了!桑迪用确定的口气说。
真是荒唐!1+1难道会等于 3?他的妻子说。
确实不是等于3,而应该是等于 4!桑迪回答。
几天以后,桑迪在妻子的担忧中用他们的全部积蓄5000美元买下了那家餐厅。他对餐厅的经营做了一系列大胆而富有创新的改革,并且还聘请了最好的厨师来做牛排,渐渐地,餐厅的生意开始好转。餐厅的生意好了,牛排的销售量自然就增加了。一年之后,桑迪成了全镇屈指可数的富人。这时,桑迪对他的妻子说出了1+1=4的逻辑:原有的一家作坊加上一家餐厅,表面上看是1+1=2,但是我们经营餐厅在牛排的原材料上省去了一笔开支,节省下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一种利润,这就使1+1等于3了。至于牛排卖给自己的餐厅,表面上看是收不到钱,但却是一个非常固定的销售点,再也不需要为如何才能保住这个销售点而费脑筋了,而这省下来的精力,又可以用在开拓另外的牛排市场和餐厅的经营上,这又是一种无形却又十分巨大的财富,这样一来,1+1就成为了4!
经过几年的商场打拼之后,桑迪在不断的成长中发现自己对诸如此类的资本运作特别有天赋,于是在1960年毅然卖掉了他的屠宰作坊和牛排餐厅,到纽约成立了一家西尔森证券经纪公司,在随后的数十年里,用1+1=4的理念运作了一连串并购和整合,而他所拥有的商业信贷公司在1992年更名为旅行者集团。1996年,凭借213亿美元的年收益和23亿美元利润,旅行者集团跻身财富500大前40强。1998年他又与花旗银行合并建立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团,桑迪一人统领这家旗下有27万名员工的大企业。
没错,他就是连续多年被纽约证券交易所评为最佳 CEO并且素有资本之王称号的桑迪威尔。美国《财富》杂志曾为他写了一篇《不可多得的管理者》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是对桑迪威尔最巧妙而形象的概括:1+1=4的财富人生!
【精选】财富的故事大全(6):
中国人怎样误解了财富
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是非洲曾经有一个被外面人称之为马拉松的部落,这个落特别善于打猎,常常赤脚与野兽奔走,狩猎的方式比较原始,就是追赶羚羊野牛之类的动物,常常几十公里下来,直到把野兽累死为止。就这样,大家练得一副好脚板,几乎人人都有一副好身手。终于有一天有人发现了这点,去找他们的酋长说,希望他们能够派人参加四年一次的奥运会马拉松赛,肯定有希望拿几个奖牌回来。交谈之后,酋长终于明白了,是想要他派几个最会跑的人去一个地方跑。酋长因此就问:那里有许多羚羊吗?来人说:没有。那兔子呢?酋长又追问。来人说:也没有。酋长听完断然拒绝,无论来人怎样申辩,也不再听他胡说八道了。因为他们的传统就是在没有猎物可追的情况下,从来不去空跑。这个马拉松族的观念显然是那些抓来可以吃的动物才算财富,至于什么奥运会金牌之类的东西,在这里还形成不了财富的观念。他们也许不知道,奥运会金牌在国际市场上可以换到多少牛肉、羊肉,那一趟空跑下来,可以得到多少财富。所以,财富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着的,而且是五花八门的。比如小到金银财宝文物字画这些有货币价值的珍稀之物,大到普天之下的王土与王臣,江山社稷,都被视为财富。但是人们常常对于那些无形资产、无形财富却视而不见。
不幸的是,中国人自古就是重视有形财富的多,而重视无形财富的少,在一定程度上说就如那个非洲马拉松族一样短见。甚至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无形财富的概念。比如中国人也有百年老字号的老店,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把这当成一个品牌来经营,更没有什么知识产权与发明专利的概念。祖传秘方当然也是有的,但是,也不会想到申请专利,利用知识产权实行规模化经营。
今天在全球化时代,某些中国人的愚蠢又一次误解了财富。他们不惜污染自己的环境,毁弃自己的青山绿水,不惜为建立世界工厂做出最大的牺牲,从而向美国换得那些他们制造出来的花花绿绿的纸;然后这些纸在美国这也不能够买,那也不能够买,只能够买他们的国债,在一些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这些纸就是国力,就是财富。当一个社会常识被践踏的时候,就会做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蠢事。要重新审视财富与国力,收藏别人印刷出来的纸那不是财富,真正的财富就是你的国民的幸福指数与智慧程度,这才是真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