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睡前小故事 列表

睡前故事

曹操的儿童小故事6个

2024-10-28 07:33:03

曹操的儿童小故事6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个关于曹操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曹操的儿童小故事(1):

曹操与曹操鸡

  曹操鸡是始创于三国时期的安徽合肥传统名菜。此菜系经宰sha整型、涂蜜油炸后,再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烂,滋味特美,且食后余香满口。因而,以其独具一格风味,受到来合肥旅游的中外食客好评,曾留言赞美:名不虚传,堪称一绝。

  相传三国时期,合肥因地处吴头楚尾,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从都城洛阳率领83万大军南下征伐孙吴(即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行至庐州(今安徽合肥)时,曾在教弩台前日夜操练人马。曹操因军政事务繁忙,操劳过度,头痛病发作,卧床不起。行军膳房厨师遵照医嘱,选用当地仔鸡配以中药、好酒、精心烹制成药膳鸡。曹操食后感到味精美十分喜爱,随之病渐愈,身体很快康复,尔后每进餐必常食此鸡。

  由此,后人传于世,曹操鸡声名不胫而走。于是这道菜便在合肥流传至今。现今曹操鸡这道美肴,尤以合肥逍遥酒家烹制最为出名,仍以当地优质仔鸡为本,并配以曹操家乡安徽毫州出产的古井贡酒与天麻、杜仲、香菇、冬笋及花椒、大料、桂皮、茴香、葱姜等18种开胃健身的辅料制成。营养丰富,具有食疗健体之功,声誉日高,更加名闻遐迩。

曹操的儿童故事(2):

曹操的三笑一哭

哭最容易打动人,但有时候笑也是必要的。当初曹操抢占南方市场的计划失败,在赤壁那个地方逃走,本来是很狼狈的,但一路上每次稍有喘息的机会,他都会仰面大笑或扬鞭大笑,把手下的人都吓坏了,以为自己老总受刺激发疯了呢,赶紧看住了,免得他跳楼或抹了脖子。其实曹操三次大笑都是在为自己的将士鼓气和增添信心,因为团队最怕军心涣散,信念不足,他绝口不提失败的往事,还调侃对方的战术策略,如此达观坚毅,下属肯定会受到感染。最后终于逃出险境,曹操却仰天大恸,危险的时候他笑,安全了他又哭。曹操哭什么呢,哭郭嘉,他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曹操兵败不罚一人,但用哭声让谋士愧疚自责,这是一堂多么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啊。

曹操的儿童故事(3):

揭秘操sha华佗的真正原因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也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专门为操一个人看病,于是借口妻子病重离开了曹操,曹操屡次催他回来他都不肯,最后曹操一怒之下把他给sha了。

华佗之死责任果真全在曹操吗华佗真的没有任何过失吗南京审计学院教授徐少锦先生和河北省平泉民族师范学校的林振清老师认为,华佗之死责任不全在曹操,两篇论文的发表,终于解开了华佗被sha的真正原因。

曹操为何要sha掉华佗呢《三国演义》对此的解释可谓深入人心。在该书的第七十八回中,罗贯中详细地描写了曹操sha华佗的经过。

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

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肺汤”(按: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剂,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sha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而华佗所著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

华佗本为“士人”,入仕为官才是他的人生目标,从医仅是“业余爱好”。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信条。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时期,社会上读书做官的热潮已经达到顶点,公卿大多数是熟悉经术者,汉顺帝时太学生多达3万人,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而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却为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名医弃医从政的例子很多。这种社会风尚不能不对华佗有所影响。

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徐少锦的文章认为,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入仕做官也是华佗的人生目标,从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是,该书还记载,沛国相陈珪荐举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辟他做官,他都不去。这又是为什么呢

林振清在文章中指出,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华佗才气大,颇自负,认为陈珪、黄琬荐举的官职都不大,不肯为之。二是他已经迷恋上医学,不愿为此小官而抛弃所喜好的医学。

走上从医道路后,华佗深以为耻,经常后悔,时刻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该书的《方技传》中写道,“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一语道破了华佗走上从医道路以后的心态。在行医的过程中,华佗深深地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他的医术是高明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越来越多。在跟这些高官权贵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乖戾了,难以与人相处,因此,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毫不客气地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的再度降临。

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两度要挟,意图求取官爵。

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华佗用针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曹操的病果真那么严重了吗

据中医界人士讲,“头风”病确实比较顽固,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想要彻底治愈确实很困难,华佗虽为神医,也未必有治愈的良策。但若说即使“恒事攻治”,也只能苟延岁月,死期将近,就未免危言耸听了,很明显有要挟的成分在内。

在文章中,林振清认为,华佗正是想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要挟曹操给他官爵。曹操后来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说,华佗能治好这病,他为我治病,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这说明曹操当时是明白华佗的言外之意的。但是他并没有立即满足华佗的要求。

于是,华佗便以收到家书,想回家小住几天为借口,请假回家,到家后又托辞妻子有病,一直不回,对曹操进行再度要挟。曹操依照汉律,以“欺pian*罪”和“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华佗服罪伏诛。

据《三国志》记载,华佗回家后,曹操曾经多次写信催他回来,还曾命令郡县官员将华佗遣送回来,但是华佗还是不肯回来。

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真病了,就赐给四十斛小豆,并放宽期限,如果华佗说谎,就拘捕押送他回来。于是华佗就被交付许县监狱,审讯后本人认罪。荀彧替华佗向曹操求情,曹操不理,将华佗给处死了。

曹操sha华佗是不是一时意气用事呢判处华佗死刑有法律依据吗

曹操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以“动以王法从事”著称。无论是理政还是治军乃至齐家、诫子,曹操都以汉律为基本准则。徐少锦在文章中指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pian*罪,二是不从征召罪。主要是后者。汉律中有“大不敬”罪,对“亏礼废节”之犯者要处以重刑,《汉书·申屠嘉传》便载有人“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的案例。“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

曹操的儿童小故事(4):

唯才是举的曹操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吃了黄盖假投降的亏,上了一当。虽然史实并非完全如此,但小说家这样写,确实也符合曹操的性格,因为他的用人政策,是绝对不怕使用从敌方阵营投奔或投降于他的将领,只要你跑到我这儿来,我相信了你,就大胆使用,绝对信任,毫无隔阂,不分彼此。

说实在的,无大器度,也无此大胆识,惟有曹操,来者不拒,堪称善用人才,敢用人才的大手笔。在中国历史上,具有这样胸怀的领导者,极少。曹操采取的人才政策,是他成功的关键。

后来一些帝王,出身小农者,常思想狭隘,偏执保守;文化不高者,便恐惧知识,嫉才妒贤;无德 无能者,好猜忌怀疑,小肚鸡肠;自以为是者,必刚愎自用,无法容人。有的连一同打江山的开国元勋,谋臣强将,都要想法整死,对于敌人阵营那边过来的人,不 要说重用,能不sha头,留一条命,就是万幸了。

曹操能够把那些曾经和他厮sha过,较量过的对手,容纳在他的麾下予以重任,说明他对于人才的重 视和求贤若渴之心。关羽就是一个例子,捉了来,不但不咎既往,还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殷勤款待这位降将,甚至关羽最后不辞而别,他还放他一马。这种用 人之道,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终生受益不尽。虽然他一生中也sha过许多有才干的人物,但在他的手下,谋士如贾诩、袁涣、田畴、王修,将领如张 辽、张郃、臧霸、文聘,都是被他降服过来,然后加以重用的。这些人在曹操建功立业、南征北战数十年中,为他立下多少汗马功劳啊!

其实早年曹操在山东时,把剿灭的黄巾余部,改编成他的青州军起,就尝到了化敌为友的甜头。当 时,各路诸侯你争我夺,别看打得十分起劲,但粮饷是不能保证的,袁绍的部队饿得采树上的桑葚吃,袁术的人马只好到河里湖里捞鱼摸虾充饥。所以,曹操收编黄 巾后,强者当兵,弱者屯田,这样,前方有精锐部队,后方有充足供应,这才使他得以战胜那些诸侯。

他的人才政策,在建安十五年的《求贤令》中,就明确地指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 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已经表示出他的对于德才资选人标准的独特见解,他是根本不在乎什么 门第、出身、成分、路线以及什么立场、态度之类条条框框,他就认准一条,唯才是举。正因为这个指导思想,他的人才优势,在三分天下的局势中,始终保持 兴旺不衰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时,在许都,人文荟萃,风雅集聚,建安文学的主力,几乎全在曹氏父子周围,而蜀和吴,堪与 匹敌的文化人,简直挑不出几个。尽管祢衡,孔融,杨修列在他的手中,但王粲,刘桢,徐干,阮禹,包括那个痛骂曹操祖宗三代的陈琳和曹操用重金赎回的蔡琰, 都在邺下,俊才云蒸,形成一代文风。对于文化人尚且如此招揽,那么政治、军事方面则更是众士归心了。

凡一个朝代衰微之日,便用人疑人,诸多防范,举措不定,百般禁忌了。如明代末期那样,动辄废 大臣,朝令夕改,狐疑猜测,文武不安,那气数也就差不多了。同样,在干部路线上,一旦以佞己阿附为德而量人,以伪饰曲从为能而用材,在一个国家,必为猬庸 无为之君;在一个单位,定是碌碌低能之辈。于是,巧言令色,阿谀奉承之徒,便得其所哉,哪怕缺德少才,尸位素餐,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些以我划线的主子,总 是会一脸正经地护之曰立场坚定,态度分明的。

早在建安十四年,丞相掾和洽,他的私人秘书,向他反映: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 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致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飧以入公寺。他认为,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 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曹操立刻称善,由此可见他虽然唯才是举,但对那些装孙子,把自己裹藏起来的祸心叵测之辈,也是不感兴趣的。

所以,那些喜用小人之人,非但不敢比之曹操的豁达豪放,胆识过人,也不敢比之刘备谦恭逊和,从善如流;甚至不能和刘备的儿子阿斗比,刘禅虽然也近小人,远君子,但至少没有想方设法把诸葛亮干掉,这就是显得他比某些国君的水平高的地方了。

虽然黄盖诈降,赤壁败绩,但曹操求贤若渴的精神,不拘一格的擢用人才,甚至在官渡一役,战败 袁绍后,查获的战利品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有人建议,搞清查运动,藉此整肃。他不听。命尽焚之,更不再问。有这等气 魄的大政治家,无论历史上的,还是小说中的曹操,确是一个非凡人物。

曹操的儿童小故事(5):

水煮三国之曹操煮酒论人才

1.狗尾草无法长成白菜

知士而有术焉。微察问之,以观其辞。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与之间谋,以观其诚。明白显问,以观其德。远使以财,以观其廉。试之以色,以观其贞。告之以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唐赵蕤《长短经知人第五》


  话说东汉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是一家亦官亦企的国有单位,作为公司的CEO的曹操,素有权谋,擅长于资本运营,几年来利用政府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通过兼并、收购、联营等低成本扩张手段,让东汉公司迅速发展为一家集农、工、商和投资理财等多元化经营为一体的超级企业,跻身全国十强企业之列。自从东汉公司以债权人的身份接收了徐州公司之后,又利用徐州公司现有的生产线,毅然开始进军家电市场。刘备和关羽、张飞等一班人马,也被收编为东汉公司的员工。

  刘备很意外地发现,原来东汉公司董事会主席汉献帝和他还是宗亲,都是布衣皇帝刘邦的后裔。论起辈分来,他还是汉献帝的叔叔呢。于是,大伙儿都把刘备称为东汉公司的刘皇叔。

  经汉献帝提名,刘备进入东汉公司董事会,成为公司的一名董事。但是,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形同虚设,而实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中。董事会的很多成员认为,作为东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曹操这个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他们甚至私下密谋,要设法除掉曹操。

  久经风雨的刘备已经变得格外谨慎,他知道曹操心狠手辣,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中,还是明哲保身为妙。于是,他对曹操说:我想创办一间蔬菜研究所,去研究和培植绿色无公害蔬菜。曹操随手翻了翻他的可行性报告,笑了笑,答应拨给他20万元开办经费。

  关羽、张飞很不理解刘备的选择,问他:大哥啊,你不去留心寻找机会干一番大事,却去学农民种菜,为什么呢?

  刘备回答说:种菜是一门大学问啊。你们看,狗尾草的种子种在地里,无论我怎么辛勤浇灌,可它就是不能长成白菜,甚至还会荒废我的园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关羽、张飞一脸茫然地问道:大哥啊,你在说什么啊?我们怎么听不懂啊?

  其实,刘备还在念念不忘他的徐州公司。他原以为自己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勇于探索,礼贤下士,善待员工,重视团队建设。许多优秀的人才也愿意不计薪酬地为他所用,例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忠诚度都很高。但是,为什么这种仁厚和诚信的管理风格就偏偏感化不了吕布呢?而正是这个吕布,让刘备永远地失去了徐州公司。

  问题出在哪里呢?刘备终于弄明白了。如果你想吃白菜,就不要去种狗尾草籽儿,哪怕是一粒优质的狗尾草籽儿。而在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务工作中,界定任职资格和选对人才,是至为关键的第一步。一旦人错了,事儿就全错了。那么,如何才能选对人才呢?这就要取决于管理者对种子的识别能力。

  刘备在研究所种了大半年的菜,也研究了大半年的种子。

2.曹操的边角娱料

这一天,刘备正在园中浇菜,曹操派他的助手许褚、张辽前来相请。刘备知道曹操和汉献帝之间关系十分紧张,不由得诚惶诚恐,在心里飞快地打了几个问号:

  1.我是汉献帝的人,曹操忽然派人前来找我,有什么意图?

  2.许褚、张辽两位都是总裁助理,位高权重,平日见到一位都不容易,今天居然劳动
了两位大驾,这情势似乎颇不寻常啊?

  3.我种菜的目的是为了假装远离公司的权力斗争,难道露出了什么破绽?

曹操的儿童小故事(6):

唯一一个让曹操流泪的女子

  来莺儿是东汉帝都洛阳的歌舞妓,乱世之中,他随着曹操四处游走,为曹操表演歌舞弹唱,深得曹操喜爱。但曹操忙于军国大计,又有众多美女伴随,对来莺儿多少有些冷落。
  而曹操有一个侍卫叫做王图,机敏英俊,来莺儿与他偷偷相爱。
  一次,曹操派他带领人马深入敌人内部打探,来莺儿舍不得情人,整晚抱着他,使他错过了深夜出发的时辰。曹操大怒,要把王图军法处置。来莺儿跪在曹操的面前说:愿代王图一死,并说出了私情。
  曹操挺受感动的,说如果来莺儿能在一个月内训练出一个能代替她的歌舞班子,就许她替情人去死。
  来莺儿在一个月之内竟然真的训练出了一个歌舞班子,尤其是其中的潘巧儿更是出类拔萃。训练结束后来莺儿来请死,曹操心里不舍得,问她:你想不想见王图一面?不料来莺儿说:我代他死,就表示与他的感情结束,不求见。曹操只好说:先等我放了王图吧。
  来莺儿走后,曹操传见王图,王图却告诉曹操他对于来莺儿只是逢场作戏而已,谈不上什么感情,气得曹操把他逐回家乡。曹操又对来莺儿说,念她训练歌舞班子有功,免她死罪。
  而来莺儿却不肯接受这种恩惠,转身从容而去,面对她的背影,曹操唯一一次为女人流下了泪水。


上一篇:暗示的小故事5篇
下一篇:月下的儿童故事6条

小故事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