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择的睡前故事6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选择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关于选择的睡前故事(1):
选择责任,选择自由
10月4日下午,行装已经收拾停当,汪建、陈芳、洪海和老王比大部队提前半天从大本营下撤,要到新定日和华大的科研人员继续试验,回到拉萨后再同大部队会合。马上可以洗热水澡啦!此时。热水澡就足以让人十分期待。
老王早早收拾好,坐在行李上。翻读西班牙哲学家费尔南多萨瓦特尔的《哲学的邀请》。云雾缭绕的希夏邦马峰偶尔露出一角山体,让人不禁驻足眺望。似乎有所暗示的雪山,欲言又止;我面对着它,感受到一种久久的平静,我来了,我经历了,并从中收获甚多。相看两不厌。公司里的年轻同事开玩笑说,深圳白领一族有三大疗养院,有事儿没事儿大家就爱往这三个地方跑。第一个疗养院是桂林阳朔,主治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第二个疗养院是丽江、大理,主治各类感情创伤。第三个疗养院是西藏,包治都市百病。虽然是玩笑话,但却反映出青年一代尤其都市白领面临社会压力过大,而自身承受力较差,以至于焦虑感强烈。不堪重负。一般分析这种现象有几个主要原因:第一,快节奏的商品经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人喘不过气来。第二,以高房价为特征的都市生活成本高昂,令人们疲于奔命。第三,大规模城市化,打乱了原有的社会伦理结构,缺乏稳定和温馨的生活环境还有没有别的深层次原因呢?照我看,大多数分析都遗漏了一个重要因素:责任。中国人正生活在一个责任确认和落实的时代,责任清晰地承包到人。落在一个个具体的人肩上,不能推诿,无法含糊,每个人必须独立地去面对和承担。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说:我们要负责任的,不是我们计划做的事,也不是我们实际做的事,而是对我们做过事的反思。责任来自何处?责任源于自由,责任是自由的对立面,是自由的必然产物。在之前的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自由程度很低。所有经济行为甚至社会行为都由国家规划和组织实施,责任也就由国家和各级组织承担,从摇篮到坟墓。具体到每个人,所感受到的责任则是模糊不清的,人们没有选择的自由,只能服从组织分配和安排,像机器一样工作,按劳分配,无所用心,就像没有吃伊甸园果子的亚当和夏娃一样,生活在一种懵懂的幸福或不幸福之中,也就很少有具体的、个性化的焦虑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再由国家替每个人作从摇篮到坟墓的安排,我们可以也必须去选择和决定,安排自己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我们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也必须为自由行为所导致的赢利或亏损、合法或不合法、道德或不道德、成功或不成功负责。人有行动的自由,却没有从行动导致的后果中脱身的自由。没有自由,就无法确定责任。缺少责任,人类就无法在一个社会中共同生活。因此,自由不仅是我们骄傲的理由,也是我们不安甚至焦虑的理由。而市场经济带给中国的转变,恰恰是越来越多的自由,同时是越来越多的责任。也引发越来越多的不安和焦虑。反过来说。人必须是自由的,才能将社会的各种责任分摊到具体的一个个人身上,才能让每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接受称赞、奖励、谴责或惩罚。哲学家说,我们拥有比自己想象的广泛得多的自由:我们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有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还有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自由,和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自由人被注定是自由的,人甚至是被迫自由的。我们享受没有责任或回避责任的轻松时,是以被剥夺自由或自由为代价的。悲剧在于,我们远非像自己所想的那样热爱自由。那些自主性差、对自身缺乏清醒认识的人,会宁愿放弃自由,将它移交到一位社会领袖的手中,让他代替自己作决定,并转移负责任的重压。集体的逃避和懦弱。导致了20世纪纳粹极权主义的兴起。随着国门打开,西风日渐,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多受到启蒙思想熏陶,个体意识觉醒,诸如权利、自由等概念广为大家接受,慢慢变成了时常挂在嘴边的时髦词汇。而对于责任的认识,却有意无意地被集体忽视了,同时,许许多多的理论试图将我们从责任的重担中解脱出来,而独享自由。80后一代,是不是正面临这样的诱惑呢?《旧约》上有一个双胞胎以撤和雅各的故事:以撒是长子,却不看重长子的名分。雅各是次子,却孜孜以求长子的地位。因为父亲喜欢吃野味,以撤拼命打猎取悦父亲。有一天他从田野回来,累昏了,正好雅各在熬红豆汤,以撒想喝汤,雅各要他以长子的名分来交换。以撒说:我都要饿死了。长子的名分于我有什么益处呢?于是答应了这个交换。以撒贪恋物质享乐,为了口腹之欲,送出长子名分,后来也得不到父亲的祝福,不过他晚年还是过得安逸轻松的。雅各擅长钻营,挖空心思,继承了父亲的财产,后来成为以色列领袖、大卫王和耶稣的祖先。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一碗红豆汤。这两兄弟的角色,现在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哪一个呢?在长辈眼中,80后是选择红豆汤的一代。我想,选择没有对错之分,但应该牢记的是,选择红豆汤,是必须付出代价的。选择回避责任,实际上是以放弃自由为代价的。掩卷沉思,山鹰社的年轻人、长眠希夏邦马的葡萄牙青年,不正是不选择红豆汤的一群人吗?放弃安逸的生活,逃离象牙塔的庇护,选择独立,选择承受风险和压力,来到雪域高原,挑战恶劣的环境,向往空气稀薄的高度。实际上正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了自由!可爱的年轻人,可贵的品质,长眠希夏邦马的他们不应受到指责,也不应只得到惋惜,他们应当赢得尊重!王总,上车啦!远处传来陈芳的声音。噢,老王收好书本,拎上行李,向车子走去。车子启动,我们告别了希夏邦马峰。关于选择的睡前故事(2):
谢谢你,还是选择了我
01
周素抵达机场的时候,仍有些恍惚。
出轨两个字,从她脑海里冒出来,吓了她一跳,她迅速安慰自己,这不是出轨,她又不会做什么对不起姜绎的事情。
不过是见一个老同学,一个,她曾倾慕了整个学生时代的男同学。
飞机在两个小时后落地,周素一眼看见了出站口的沈秋辉,他穿着灰蓝色的衬衫,单手插在口袋,虽比学生时代成熟,却依然有一种书生气,看见周素后,他朝她轻轻挥了挥手。
周素刚到他身边,他就接下了她的行李。
两人并肩走,客气地寒暄着,但是到底十年未见,虽然在网络上偶有联络,但多多少少有些疏离。
陌生城市的晚风,迎面而来,周素跟着沈秋辉进了酒店。
站在他身后垂着眼睛,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了姜绎。
再过三个月,就是他们的婚礼了。
02
周素是三年前,认识姜绎的。
那时她刚刚大学毕业,在广告公司谋了份清闲的工作。因为从小家境不错,没什么远大的梦想,假期就四处旅行。
认识姜绎,是在上海的酒店,凌晨她去办理入住时才发现身份证丢了,酒店人员让她去派出所办理证明,她看了看手机,已经凌晨一点,她一向胆小,不敢在深夜出门。
见她犹豫,前面刚办理完入住的男人,忽然说:“要不,我陪你去吧。”
周素抬起头看这个男人,很年轻,有一双十分好看的眉眼,她怔怔地点了头。办理完证明后才办理了入住。
周素只是临时入住,明天一早的飞机去济州岛。
早晨六点,周素被酒店服务员叫醒,酒店开车送她去机场,刚上车就看见了那个男人,才知道他也是飞济州岛。
周素朝他笑了笑,他坐在了她身边。
之后济州岛的旅行,周素都跟他同行,两人加了微信,她才知道他的名字,叫姜绎。
两人避开人群,去了许多冷门景点,晚上又去闹市闲逛,一起吃烤肉炸鸡。一个人的旅行,变成两个人,一向独行的周素,第一次体会到原来两个人的旅行,比一个人好多了。
姜绎长得不错,周素谈不上漂亮但有气质,在旅行结束那天,两人都有些沉默,离别的滋味,在心里飘飘荡荡。
周素看得出,姜绎对她的心思,只是两人都没有说出口,因为他们不在同一个城市。
旅行结束后,他们在浦东机场告别。
分开后,两人仍然每天在微信联络,仿佛有永远也聊不完的话题,直到半年后的一天,姜绎在微信里告诉她,他从杭州到了深圳了,周素立刻开车去机场接他,姜绎握住了她的手。
周素没有松开。
那天开始,他们正式成为情侣,姜绎才知道这是周素第一次恋爱,对她格外的宠爱。
如今两人在一起快三年了,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然而前不久,周素却意外有了沈秋辉的消息。
03
周素16岁就喜欢沈秋辉。
高中时,他是班长,她是副班长,她一直喜欢他,没有原因的喜欢,却充满了她整个青春。少女的喜欢,总是比天高比海深,遗憾的是,沈秋辉并不喜欢她,幸运的是,他也不喜欢任何人。
他一心學习,将来想出国留学搞科学研究,年轻气盛的他甚至放下话,这辈子不结婚,要投身科研事业。
周素只能把喜欢都压在心底,一压就是八年,大学毕业后沈秋辉就去了伦敦。周素依然把他放在心里,有些人就是这样,不是不想忘,而是忘不掉。
直到遇见姜绎,周素依然没能忘记他。
所以,当从高中同学那里听说沈秋辉的消息时,她就辗转要到了沈秋辉的微信,有回忆打底,很快就熟络起来。
周素得知他在北京,便萌生了想要再见他一面的想法,但思及姜绎,她犹豫了。
这三年,姜绎对她一直很好,双方父母对这桩婚事很满意,一直在督促他们结婚,最终把婚期敲定在初冬。
周素从回忆里清醒过来,沈秋辉已经办理完了入住,她亦步亦趋地跟着他去电梯,心跳猛然加速,连手指都在颤抖,一眼也不敢看沈秋辉。
电梯“叮”的一声响起,周素心跳越发的快了,直到这一秒,她才意识到自己后悔了。她没想到沈秋辉竟然会帮她把酒店都开好,还送她上来……
姜绎在她出发前,还特地叮嘱她,四月份北京还有些凉,让她带上外套,又叮嘱她一个人出差,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事就立即给他打电话。
周素越想越觉得不知所措,沈秋辉已经站在了房间门口。
“那个,我……”
周素还没说完,沈秋辉忽然打断她:“行李先放着,我们带你去吃夜宵。”
周素松了口气,才反应过来,“我们?”
沈秋辉笑了笑,“对啊,我跟我妻子,她刚才下班,开车过来……”
周素再次愣住,“你结婚了?”
沈秋辉皱了皱眉,“你不知道?我在同学群里发过照片的。”
“你不是说,这辈子不结婚吗?”周素问。
沈秋辉笑了笑,眼里有缱绻柔情,他说:“那要看遇到什么样的人了,我妻子……”
周素这才知道,沈秋辉到伦敦不久后就结婚了,他妻子麦菲是英国人,和他一样搞科研,而且大他七岁。
两人一见钟情,认识三个月就闪婚了,在伦敦结束进修后就一起回国,现在在北京工作。
沈秋辉说起妻子,满眼柔情,周素沉醉在他的眼睛里。
“对了,你刚想说什么?”沈秋辉问。
周素摇摇头,把行李放进了酒店,跟着沈秋辉下楼,站在电梯里时,她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
也是在这一秒,她才意识到,青春年少的爱恋,原来早已经淹没在了岁月的长河里。
她是想来跟暗恋十年的人,以及曾经的自己告个别。
可真正到了,她才意识到完全没有必要。
他已经不是她记忆里的他了。
04
周素第一次见到了麦菲。
她很漂亮,打扮简单,但很有气质,跟沈秋辉站在一起很登对。周素跟她打了招呼,她用蹩脚的中文欢迎她来北京。
随后,沈秋辉夫妻带周素去吃夜宵,逛南锣鼓巷和后海。一路上,沈秋辉跟麦菲十指紧扣,谈论的不是生活,而是科研进度。周素听不懂,但他们两人之间的光辉却让她羡慕不已。
沈秋辉似乎才想起她的存在,回过头说:“抱歉啊,我们正谈一个科研项目。”
周素抿嘴而笑,摇了摇头。
四月的后海,夜风凉凉,周素跟夫妻二人在一家清吧坐下来,是一首好听的校园民谣,歌手嗓音清透,每一句都落进周素的心里。
那些校园时光,已经很远很远了。
忽然手机响起,是姜绎,问她吃饭没有,又发来一张自己的自拍照,叮嘱她出门在外也不要忘记想他。
周素看着他搞怪的照片,忽然笑了。
姜绎是个挺幽默的男人,这几年周素生活中一大半的乐趣,都是他带来的。
一首歌完毕,麦菲忽然拉着沈秋辉上台唱歌,沈秋辉一脸害羞,但还是陪着妻子上去了。两人合唱,周素坐在台下鼓掌,为自己不久之前的想法感到尴尬和惭愧。
她怎么忘了,之所以喜欢沈秋辉那么多年,是因为他够优秀,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做出出轨的事情呢。
夜深了,沈秋辉夫妇开车载她回酒店,车窗外灯火通明,车流如织,周素开了车窗,冷风灌进来,她的心事一点点随风散去了。
到了酒店门口,沈秋辉很抱歉地说,这几天他们不能陪她了,因为他们要去做一个实验。
周素连连点头,表示没关系。
麦菲很热情地跟她拥抱告别,周素一个人回了酒店,躺在床上心里空落落的,眼泪莫名其妙地涌出来,但她嘴角却是上扬的。
忽然间,她从床上跳下来,拖着行李飞快地出了酒店。
她决定回深圳去。
05
周素订了深夜最后一个航班。
关机前给姜绎发了消息,说会议临时取消了,她连夜回去,让他不用去接她了,她自己打车回去。
然而当周素落地南京,走到出站口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姜绎,他也看见了她,穿过人群迎上来,接住了她的行李。
“不是让你不要来吗?”
姜绎笑着说:“你怕黑,而且我也想快点看到你啊。”
周素说:“才走几个小时啊。”
“我无时无刻不想你。”姜绎说:“走,我们回家。”
周素望著姜绎走在前面的背影,眼泪落得悄无声息,她简直惭愧得想痛骂自己一顿。
还好,一切都回到了正轨。
06
周素在秋天时,嫁给了姜绎。
姜绎给了她一场朴素但特别有创意的婚礼,还设计了很多有趣的环节,逗得所有亲朋好友眉开眼笑。
婚礼完毕后,她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他们的婚礼照片,沈秋辉在底下评论。
“恭喜你。麦菲说,你很美,新郎也很帅。”
周素久久地盯着这句话,笑了。
这个她曾爱了十年的男人,终于彻彻底底地从她心里剥离,从今以后,她要赤城热烈地爱姜绎。
结婚后,她跟姜绎依然甜蜜,很快他们生了个女儿。
女儿满周岁的时候,姜绎喝醉了,周素安顿完女儿,来帮姜绎脱鞋子,他却忽然抱住了她。
“怎么了?”
姜绎说:“谢谢你,还是选择了我。”
周素愣住,“你说什么呢。”
接下来,周素第一次从姜绎的口中,听到了沈秋辉的名字。她才知道,原来两年前她去北京那次的目的,姜绎一早就猜到了。
姜绎说,她那种工作怎么可能需要出差呢?他只是随便打电话去她公司问了问就知道了。然后,他在周素的qq空间里找到了蛛丝马迹,周素写了很多篇隐藏日记,都记录着同一个名字,沈秋辉。
他登陆了她许久不用的qq,知道他回国,且在北京。
“那你为什么当时不说出来?”周素问。
姜绎说:“因为我在等。我了解你,如果你真的跟他发生了什么,一定会回来跟我分手的。那我只能接受。如果没发生什么,那应该就是和过去和解了。你永远不知道,我收到你说连夜回来的消息,有多激动。”
周素愣住,看着平日里玩世不恭的姜绎,忽然间泪如雨下。
“为什么?”
“因为我爱你,很爱很爱。”
姜绎说完自顾自地笑了,不会儿就沉睡了。
周素看着熟睡的女儿和丈夫,月光柔柔地洒进窗来,这大概就是人间好时光。
只希望,这一切能长长久久。
关于选择的睡前故事(3):
巴乐兔的选择
巴乐兔挺矛盾。他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去看望小老鼠米拉呢,还是去地里种萝卜。
昨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小老鼠米拉的木房子给吹倒了。小老鼠米拉十分伤心,哭了一个下午。
我去看米拉也没用呀,就我一个人,也没法帮他把房子盖起来呀。不是连一个帮手都没有嘛?巴乐兔想。
可巴乐兔拿起锄头正要去地里,又停住了,虽然我一个人没法帮米拉盖房子,可安慰安慰他总可以吧?对,我一定要去看望他!
巴乐兔关上门,往小老鼠米拉家的废墟走去。走了没多远,巴乐兔碰上了提着水壶正往地里走的哼哼猪。哼哼猪问巴乐兔:你去哪里呀?
我去看望米拉。巴乐兔说。
巴乐兔来到了小老鼠米拉家的废墟前,只见小老鼠米拉正坐在地上抹眼泪。米拉,你别伤心了。太伤心会生病的。巴乐兔说。
我的房子没了米拉抽泣起来。
你去我家住一段时间吧,让你一直住到新房子盖起来。巴乐兔说。
谁知道要什么时候才盖得起来呀
这时,只见哼哼猪走来。巴乐兔很奇怪:你不是去地里浇水了吗?
碰见了你,我改变主意了。我把水壶送回家后就来了。哼哼猪红着脸说。
他们刚说完话,只见快乐猴走来了。哼哼猪问:你刚才不是说要去给桃树捉虫吗,怎么也来了?
快乐猴不好意思地说:看见你来看米拉,我改变主意了,确实该来看米拉。
快乐猴刚说完,只见河马阔阔走来了。快乐猴问:阔阔,刚才碰见你,你不是说去清理池塘吗,怎么也来了?
河马阔阔不好意思地说:遇见你,我改变主意了。我想来看看米拉。
巴乐兔一拍脑袋:这下人手够了。我们一起动手,帮米拉把房子重新盖起来吧!
对,重新盖起来!大家齐声说。
大家立即回家取了锤子、锯子,推来三轮车,一齐动手忙起来
太阳落山了,一座木房子又盖起来了,比原来的还结实!
这下大风肯定刮不倒了!快乐猴高兴地说。
谢谢你们!小老鼠米拉又感动又开心,露出了笑容。
巴乐兔一动不动,在想什么。
哼哼猪推了推巴乐兔:你发什么呆呀?
我在想今天早晨的事。巴乐兔说,我早晨正在为该来看米拉还是该去种萝卜而矛盾呢,我想我一个人也没法帮米拉盖起房子呀现在看来,我的决定真是太对了。不要去想有没有用,从我做起,伸出双手,就一定有用!
我们完全赞同!大家一齐大声说。
巴乐兔的选择
关于选择的睡前故事(4):
亿万富翁的选择
亿万富翁的儿子克里刚和女友来到夏威夷,就接到家里的电话,说他父亲旧病复发,恐怕不久于人世,要他马上赶回去继承遗产。克里只好放弃了这次浪漫的度假,赶回家里。
克里和女友马丽这次出来是瞒着父亲的,因为克里已经有了未婚妻,名叫艾琳娜,克里在父亲的坚持下,被迫与她订了婚,但克里并不爱艾琳娜,认为她看中的是他的亿万资产,而他在一次聚会遇上马丽时,公开的身份是一名火车司机的儿子。两个人一见如故,克里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她。
马丽知道克里是富翁的儿子后很不开心,说:如果早点知道,我就不会跟你交往,我讨厌富人。克里两手一摊,说:没法子,这不是我能选择的。
克里赶回家,老克里正昏睡在病床上,守在病床前的又是那讨厌的艾琳娜。过了一会,老克里醒过来,叫来律师,向克里公布了遗嘱内容:作为老克里唯一的继承人,克里有权继承父亲的亿万资产,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十天内挣到一千美元,二是要在指定区域用一周时间找回家里保险箱的钥匙
按照遗嘱要求,克里第二天就得找工作。因为父亲不许他到自家的公司打工,也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在这个失业率很高的城市,克里要在短期内找到一个薪水高而又舒适的职位还真不容易。当规定时间还剩一周时,他终于下决心干起了以前想都没想过的工作:在饭店涮盘子,兼做家庭清洁工。每天近十个小时的工作真让这个公子哥儿吃不消,好在他是个不服输的人,咬着牙坚持一个星期后,他挣到了一千美元,也体验到了下层社会的辛劳痛苦。
挣一千美元虽然很不容易,但比起第二件事简直算不了什么,因为这件事是要他在一个星期里,在一条小街上问出他家保险箱的钥匙。这简直是大海捞针。
克里来到父亲指定的这条破烂小街。这里住的都是一些下层贫民,破败的景象和外面繁华的大街形成鲜明对比。克里以前很少到这种地方来,来了也很不习惯。他皱着眉捂着鼻子,不断问街上的人:我是克里先生的儿子,你们知道我父亲保险箱的钥匙放在哪里吗?可行人们态度冷漠,有的人说声不知道就匆匆走过;有的人懒得说话,只是摇摇头;有的人干脆装聋作哑,理都不理他。
三天下来,克里一无所获。这时艾琳娜来了,说可以帮助他,克里想也不想就拒绝了,艾琳娜笑着说:拒绝我很容易,但你这样能找到钥匙吗?为什么不相信我能帮助你?试试也不行吗?克里想想自己的确已无计可施,时间又紧迫,只好同意她一起试试。
于是,艾琳娜和克里一同来到这条小街上。
艾琳娜面带微笑,很有礼貌地询问他们碰到的每一个人,尽管人们不能给她满意的答案,但被问到的人全都很认真地回答他们。眼看又一天过去了,他们还是一无所获。正当克里垂头丧气时,艾琳娜拉了拉他,指指街上,说:那位老妇人很吃力,咱们去帮她一把吧!于是克里和艾琳娜一起上前,帮助老妇人把刚运来的水果搬进了铺面。临走时,艾琳娜习惯性地问了句:尊敬的太太,您能告诉我克里先生家保险箱的钥匙在哪里吗?这老妇人耳朵有点背,没听清她说什么,艾琳娜就附在她耳边又重复了一遍。老妇人点点头,手朝东边指了指,说:到那里等着老山姆,他能告诉你们!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两个人喜出望外,连忙按照老人指引的方向来到街头等候。刚到一会儿,就有一个乞丐走过来,身上浓浓的汗臭味让克里皱起了鼻子,但艾琳娜却认真地掏出一张钞票递到他手里,乞丐道谢后,走了两步,又站住,回过头来问道:小*姐,先生,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艾琳娜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山姆先生,您认识他吗?乞丐说:你们等着。说完便急匆匆地走了。
不一会儿,那个乞丐把一个年纪很大的老乞丐带到克里和艾琳娜面前,高兴地说:这就是老山姆,我把他给你们找来了!艾琳娜真诚地感谢了他,又给了山姆大叔一张钞票,问他是否知道克里先生家保险箱的钥匙。老山姆点点头,说: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不知道还能不能想起来,我得好好想一想,你们明天再来吧。
第二天,克里和艾琳娜又来到那个地方等着。老半天过去了,还不见老山姆来。他们向过往的行人打听,可谁都说没有见过山姆。他们只好在原地耐心等待,一直等到了下午五点,老山姆这才走过来,说:我想起来了,金匠鲍勃好像知道这件事。
克里和艾琳娜按照老山姆的指引来到了鲍勃家。这个金匠听了他们的话没有回答,指了指旁边的凳子示意他们坐下,然后便自顾自忙起手里的活计,再不说一句话。克里和艾琳娜坐在这张破凳子上,不知不觉间天已黑了下来,他们又累又饿,却不敢离开半步。
几个小时过去了,金匠的活计终于忙完,他把刚刚制成的一把金钥匙递给克里,说:这就是克里先生订制的保险箱钥匙。
克里和艾琳娜舒了一口气,急忙赶回家,将金钥匙交到了老克里手上。老克里点点头,问儿子:你除了挣到一千美元,找到这把金钥匙,还有什么收获吗?克里想了想,说:我还明白,人有很多活法,只要认认真真,都能活得好。
老克里满意地点点头,用克里带回的金钥匙打开一个精致的小盒子,这个小盒子里放的才是真正的保险箱钥匙。可克里没想到,保险箱里留给他的不是现钞或支票,而是一张字条和一份协议。字条上写着
如果你想做一个继承者,就撕掉这份协议;如果你想做一个创业者,就签下这份协议。
再看那份协议,竟是一份捐赠协议。上边写着老克里和克里共同决定,把全部资产捐献给慈善机构。老克里已经在上面签好了字,很显然,他在等待儿子的决定。
律师对克里说:您有三天的时间作出选择,请您仔细考虑后再做决定。如果你签下字,你将失去亿万家产。
克里拿着协议书,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两天后,克里把那份协议送到父亲手里。老克里接过一看,克里已经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激动得连连点头,抱住儿子,满脸都是自豪。
克里心里也放下了一副重担,他马上给马丽打电话,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她。他想,马丽一定很高兴,因为她再也不用背亿万富翁的包袱了。谁知马丽一听他捐出了全部家产,立即破口大骂,说他是个傻蛋、混蛋、倒霉蛋挂断电话前,她又加了一句:见你的鬼去吧,傻子才会嫁给你这个穷光蛋!
放下电话,克里好半天才想明白,马丽看中的也是他的亿万资产,说不定他们的相遇都是她预先设计的情节。
克里又把艾琳娜约了出来,向她通告了自己的决定,然后笑着问她:我已没了亿万家产,我们什么时候解除婚约?
艾琳娜非常平静地笑笑,说:不,我正考虑和你结婚哩!
克里大吃一惊。
艾琳娜认真地说:你父亲做出捐赠决定前征询过我的意见,我支持他,我希望你能靠奋斗来证明自己!我爱你,希望你能成功,哪怕你最终只是一个小老板,我也会为你自豪!我知道你现在还不爱我,但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相爱。你同意吗?
克里望着艾琳娜,伸出双手轻轻拥住她,说:我很庆幸,我抛弃了亿万资产,却得到了你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关于选择的睡前故事(5):
选择不同
红色橡皮泥和黄色橡皮泥一起走进了一个小孩的家。
小孩非常喜歡它们,想要把它们做成最棒的手工艺品。
小孩拿起红色橡皮泥,红色橡皮泥呵斥道:嘿,小孩,别碰我!虽说我身子软,但我可不弱,我决不允许你随意把我揉(ru)来捏去!
小孩害怕地放下了它。
红色橡皮泥得意地说:瞧我多威风!谁也不敢把我怎么样!
小孩拿起了黄色橡皮泥,黄色橡皮泥温和地说:嗨,小孩,你想把我变成什么?我可不喜欢现在这样软塌塌的样子。
小孩咧开嘴笑了。他拿起黄色橡皮泥,又是揉又是团,不一会儿,就做好了黄色的南瓜、玉米,还有一个微笑的向日葵。小孩小心翼(y)翼地把它们摆放在书桌上,宝贝似的天天瞧、天天看。这些手工艺品成了他的好伙伴。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罐(gun)红色的橡皮泥慢慢被风干,变成了一块硬疙瘩(gē da),它看着被做成各种手工艺品的黄色橡皮泥,呜呜哭了起来:太不公平了,同样是橡皮泥,你成了工艺品,我怎么就成了无用的硬疙瘩呢?
选择不同
关于选择的睡前故事(6):
命运不可选择
当那个半截人移到我对面的腕力赛专用桌下时,我吃惊得半天合不拢嘴。
这是一个肢残的中年妇女,敦实的上身像厚厚的一堵墙壁。黝黑的“国”字脸、齐耳的短发、中性化的着装和粗糙的皮肤,找不到丝毫女性的妩媚。她的臀部以下全没了,特制的裤子像个网兜一样把残余的臀部包住,“竖”在地上像个桩子。
她是用两手撑住砖头移到这个残疾人腕力赛的赛场上来的。
两个裁判员把她“提”到凳子上,那女人伸手在腕力桌上摆出了“战斗”的姿态,而我却吃惊得忘了这是比赛。
直到裁判员碰了我一下,我才醒悟过来。迟疑着伸过手,握住的是满手的硬茧……
赛罢,裁判员把她从凳子上放回地面,她又那么以手当足地撑着身子“走”下赛场。
我不敢想象,她是怎样以半截之躯承受起漫漫人生的风雨。
心情沉重地走下赛场,一直在观看比赛的朋友问我:“如果命运注定你有一种残疾,你会选择哪种?”
我一时语塞。环视四周,不远处就是一位眼眶凹陷、一脸茫然地让人扶着走进赛场的盲人。
我无法想象,终极一生摸索在黑暗中是怎样的凄凉。看不到亲人的笑脸,看不到鲜花簇拥的春天,永远猜不透颜色是什么东西,甚至不知道与你生活了一辈子的人是什么模样,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痛苦?
肢残人呢?那个半截人的情况是让人想都不敢去想的事,附近那个坐在轮椅上的男子的情况也强不了多少。想想如果不能走、不能跑,甚至不能起身为你爱的人做一碗面,那是怎样残酷的事啊!
“快说啊,问你呢!”朋友推推发愣的我。
“还是有什么都别有残疾最好!如果非要有一种残疾,那还是选耳聋吧。”我的心情很复杂。
朋友不失时机地开导我:“你曾经为聋了双耳痛苦不堪,以为聋人是天下最不幸的人了。现在知道了吧?还有多少人比你更不幸,却仍这样坦然地面对生活。”
我反唇相讥:“你也对我说过你是多么不幸,感叹怎么会有那么多倒霉的事落在你头上———炒股深套、升职无望、工资菲薄、新车被盗,失业后伤心得简直想跳楼……”
朋友有些不好意思:“我现在才知道,与你们残疾人相比,我是多么幸运啊!”
一旁坐在轮椅上一直在听我们对话的截瘫男人笑笑,并不言语。
当我们在为自己某种残缺痛不欲生的时候,最有权利诅咒命运的那些人,却缄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