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关于恩仇的故事大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篇关于恩仇的儿童睡前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儿童睡前故事恩仇的儿童睡前故事:(1):
恩仇必报
1。生死城门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各地势力中实力最雄厚的。他所驻扎的许城因为汉帝居住,也就成了当时的都城,戒备十分森严。曹操下令,凡是出入城池的人,都要严格检查,谨防jian细。
这一日,一辆马车急匆匆地来到城门前,想要出城。守城的兵士要求出示路条,赶车的男子是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哀求守城兵士:我母亲忽然病重,哥哥出远门不在家,城内医生皆不能治。我听说有神医正在城外给村民治病,我要出城去找神医诊治。开路条的衙门今日不知何故没有开门,事出紧急,请官爷们通融一下吧。
守门的队长满身酒气,看起来十分强悍。他大声说:我受主公之命把守城门,没有路条者一律不准进出!
那书生急得不行,大声道:人命关天,你怎可如此铁石心肠!队长大怒:军令大如天,再敢啰唆,老子先把你关上几天再说!
书生不管不顾,驾着马车就想往外冲,那队长眉毛倒竖,拔出刀来一刀就砍在了马车车棚上。这时,车棚里传出一个老妇人虚弱的惊叫声,接着便是一连串的咳嗽声。
书生急得翻身下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周围的百姓纷纷发出惊呼声,那时的读书人是很清高的,除非见大夫、公卿,并不轻易行跪拜之礼。可见这书生的确万分焦急。有胆子大的百姓就在一旁帮腔:军爷,您就行行好,行善积德吧。
队长却不为所动,高举大刀大喝道,只要那书生敢闯,他就手起刀落,绝不留情。突然,一个百姓高声喊道:这位先生,我有路條,我去帮你请神医来!说完,他递上自己的路条,队长核验无误后,放他出去了。
而那书生依旧呆呆地跪在地上,不言不语。车里的咳嗽声断断续续,越来越微弱。这时,有两辆华丽的马车在城门前停了下来,从马车上分别下来两个公子,一个二十来岁,一个十六七岁,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两人都十分惊讶。那队长看见两人,忙收刀上前施礼。大家这才知道,原来这两个人,分别是二公子曹丕和四公子曹植。
曹丕兄弟问清原委后,对视了一眼。这个队长他们是认识的,原是曹操的贴身护卫,曹操上回出去打仗,中了敌人的埋伏,危急时刻,这个护卫拼命保护曹操,受了重伤。曹操感念他的功劳,又知道他的伤会致残,无法再上战场,就让他做了城门的守门队长。此时他满身酒气,正是因为昨晚庆功宴上曹操亲自敬酒,他连喝了十大碗。当时曹操拉着他的衣袖,每指一道伤疤,就命众人陪饮一碗。这固然是曹操的用人之道,但也说明曹操对他的欣赏。
见此情景,曹植忍不住想说话,旁边一个年轻的随从拉了拉他的衣袖,附耳对他说了几句话。这个随从正是大才子杨修,他告诉曹植,不可为无谓之人破坏曹操的军令。曹植愣了一下,低头默然不语,递上自己的路条,准备出城。
曹丕看了看那个跪在地上的书生,心中不忍,客气地对那队长说:队长,事当从权,可否仔细检查一下车辆,让他先出去呢?毕竟是条人命。我听说,今日关防衙门因为主事忽然生病,新主事明日才能到位,因此凡是今天急着开路条的都拿不到,我们这也是拿着昨天开出来的路条才过来的。
那队长却丝毫不肯通融:二公子不必多说,主公将令,在下不敢徇私。请二公子、四公子自便吧。
曹丕被顶得哑口无言,看了看那书生,还要再说话,曹植拉拉他的袖子说:二哥,算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他除了父亲,谁的话也不听。
曹丕想了想说:今日出城也没什么急事,要不我回去一趟,向父亲要张手令吧。说完,他转身驾车而去。
过了一会儿,那个出城的百姓火急火燎地跑回来了,满头大汗地对书生说:先生,真是抱歉了,那神医正在给村民看病,走不开,我跟他说这边出不了城,他说,城里医生众多,何病不可治?城外村中瘟疫横行,却没有医生,他不能抛下那边的众人来救这边的一人。我恳求再三,他才答应料理完那几个病人,就赶过来。
那书生呆呆地听着,脸色铁青,依然不说话。众人见此情景,都无可奈何地叹着气,却不忍离去,继续站在旁边围观。
又过了好一会儿,远远地见一个老者骑着驴匆匆赶过来,到了城门口,跳下了驴背。
那队长一伸手:路条呢?老者摇摇头说:我没有路条,我是来给人看病的。
书生猛地抬起头来,失声叫道:先生可是神医华佗?快救救我母亲!
华佗点点头,看着队长说:可否容我进城诊治?
队长摇摇头说:你没有路条,不能进城;他没有路条,不能出城。军令如山,绝不可违。二公子帮他要来路条,自然允许他出城。
围观群众议论纷纷,觉得这队长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这时,曹植忍不住上前一步,杨修一把拉住他:公子曹植看了他一眼,还是上前说道:队长,这城门洞长十四步,两边有人把守。中间之处,既非城内,也非城外,何不就让他们在那七步相交之处会合诊治?马车未出城,医者也未进城,并不违反主公的军令。
众人都大声赞同,那队长觉得无可反驳,勉强点点头说:既然如此,医者只可在此车辕之内行医,不可向前。
华佗点点头,走到车前,掀开帘子,发现车内静悄悄的。他看了一眼病人的脸色,又伸出手,搭了一下病人的脉搏,片刻后,回头对书生说:令堂已经去世了。
众人一片哗然,纷纷盯着书生看。书生从地上爬起来,冷冷地看看队长,又看看华佗,忽然仰天大笑,笑声中含着无限酸楚。他挽起马车缰绳,向城里走去。
就在这时,一个兵士骑马迎面赶来,见到书生,大声喊道:二公子给你要来了手令,你可以出城了!
书生接过手令,惨然一笑,牵着马车,掉了个头,出了城门,扬长而去
2。必死之局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恩仇的儿童睡前故事:(2):
白米恩仇
1。祸从天降
楚州首富周季鸾谦和善良,一向扶危救苦、济贫助困。
今年春上楚州大灾,很多农民或逃荒他乡,或被逼上山为匪,多亏周季鸾联合了一些富户搭棚施粥,才救活不少灾民。可万没想到,等饥荒渐渐缓解时,周季鸾却被衙差抓进了大牢!说是前时官兵剿匪,在山上抓到一个身负重伤的匪首周青,此人在严刑拷问之下,招说他是周家的下人,还说周季鸾家中巨富、心怀异志。周家名为富户实为土匪窝点,土匪下山抢劫的信息是周家提供的,土匪打劫的浮财也在周家保存
因周青招供后的第二天就死于创伤感染,待官兵回城后将俘虏的土匪和供词文书转给地方官府时,此案已是死无对证。按朝廷律法,周季鸾久蓄异志、勾结土匪乃是sha头抄家的大罪。幸亏知县正直且熟知周季鸾的为人,加上周家花钱上下打点,上头才没逼着结案。
可饶是知县故意将这案子拖了三年多,拖到上头从轻判案,周季鸾还是被问了刺配抄家之罪,充军辽东大营,房屋田地财产收缴入官,家人被官卖为奴。
周季鸾刺配万里,从南方到北国,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午夜梦回之时,他总是会想,到底是谁这么阴du陷害他。
2。病困军牢
周季鸾刺配到辽东大营,被安排去放养军马。一个南方人到冰天雪地的北国,短期难以适应。更何况他原是富人,享惯了清福,从未参加过艰苦的劳动,因此除了成天忍饥挨饿到处奔走,还时常会被健壮暴烈的军马踢得遍体鳞伤。
这几日,暴风狂卷漫天飘雪,周季鸾受了凉以后卧床不起,夜间没去马厩检查,一匹脾气暴烈的公马发了情,挣脱缰绳撞开厩门跑了。军营派人寻了三日,不见马的影子。
按军法,囚徒弄丢战马要罚五两银子,还要囚禁七日,若无银两赔偿,得打五十军棍抵罪。周季鸾一来一贫如洗,二来体弱多病,看来这次是必死无疑了。他被押到大帐中受审,吓得连头都不敢抬,只听一个凶神恶煞的军官怒喝:将这个贼配军拖下去,重责五十军棍!
周季鸾一听,顿时绝望道:周季鸾啊周季鸾,你哪辈子造的孽,今日要死在这里?
堂上审讯军官似乎听到他的喃喃自语,忙叫他抬起头来。
周季鸾胆战心惊,抬头见上面坐了个铁塔般的黑胖大将军,身穿铠甲威风凛凛,好像天上凶神,恰似地府恶煞。他全身筛糠似的颤抖,却听那军官对手下说:这个囚徒面色苍白,想是重病在身,且寄下五十军棍,押下去囚禁起来。
这转变发生得太过突然,周季鸾于牢中反复思量,始终想不通那军官为何肯放过他。不一会儿,有营兵送来棉衣、棉被和厚棉垫。后来又来了个军医,给周季鸾仔细号脉后说:你受了风寒,我开一副六和汤给你。喝下以后出身汗,三日就会好转。只是你身子虚弱,要多吃白米粥和青菜,暂时不能见油荤。
周季鸾苦笑,自己一个囚徒,连白米粥都吃不上,哪还敢奢望油荤?
没想到,军医走后没多久,便有营兵送来煎好的药,傍晚时分又送来白米粥和青菜。周季鸾在大营比军马吃得都差,哪里见过白米和青菜?现在吃到嘴里,感觉无比舒服。接连好几天都有好粥喝,搞得周季鸾做梦似的,只不知自己结交了哪路神仙,居然有这待遇?
3。军营奇遇
这天,周季鸾的禁期到了,看守放他出牢,有两个兵士牵马在等他。兵士见了他,说:千总爷有请。便把他强扶上马。
周季鸾心里还担忧那寄下的五十军棍,他惴惴不安地被带进千总府,只见里面摆了一大桌酒宴,先前那个凶神恶煞的胖大将军见他来了,竟快步出来迎接,跪拜于他的马下。
周季鸾吓得滚下马来,结结巴巴说:大人,使、使不得
那人扶起周季鸾说:拜你是应该的。恩人,记得那年你用一升白米救了我一家两口性命吗?这样的大恩大德,张某永世难忘啊!
听军官说到这里,周季鸾这才认出此人来。此人叫张大胡子,原是楚州一个穷人,曾在周季鸾家做过短工
过去,周家在楚州有良田千亩,农忙季节要请农民耕种、收割。周季鸾请的农民中,有两个极穷的,既无田地又无家产。其中一个是上村的小王,另一个就是这个张大胡子。小王年十八、自幼丧父,母亲拉扯他和妹妹长大。母亲年轻时给人家当奶妈,现在家带妹子做点针线活贴补家用,三口人挤在两间破草房里。张大胡子是北方逃荒来的,租了人家的牛棚住,一身硬骨头穷得叮当响,靠卖苦力谋生。
小王为人随和,会讲话又勤奋,很称周季鸾的心。周季鸾知道小王家境贫苦,就经常照顾他。每次来做农活,除了给足工钱外,还让小王带些米面、饭菜回去。
北方大汉张大胡子,虽然穷得做鬼叫,却是一身的臭脾气。他性格暴躁如烈火,讲话又是粗声粗气、脏言脏语,因长得人高马大,跟别人一句不合就开口骂娘,二句不合就抡拳揍人,没有几个人喜欢他。
说实话,周季鸾也不喜欢这人,只因他干活儿卖力,才在农忙时请他过来,平时一直远离他。
腊月,周季鸾请人sha猪宰羊准备过年,老远望见两个人匆匆往家赶来:一个是小王,一个竟是张大胡子!
小王因为周季鸾对他青眼有加的缘故,常来周家帮忙做点小事儿,顺便蹭点吃喝,是周家的常客。张大胡子除了做农活,平时从不登别人家的门。
周季鸾正觉蹊跷,两个人已经一前一后进了院落。他本不想见张大胡子,但碍着小王的面,只好一见。
小王一见周季鸾,小心翼翼行礼问安,张大胡子也跟着行了个礼。周季鸾问二人有什么事?
小王先开口:因我母亲害病,无钱医治,便卖了过年的粮食换钱。新年将近家中无粮,特向老爷借白米五升度年关,春上来老爷家干农活,折价在工钱里扣除,求老爷救度。
周季鸾又问张大胡子:你又是为了何事登门?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恩仇的儿童睡前故事:(3):
书剑恩仇
怪师顽徒
康熙年间,苏北古黄府有一个姓夬的塾师,格外与众不同,有两大古怪之处。
其一,他不像别的塾师谨遵孔夫子有教无类的训诫,而是对孩童挑三拣四资质愚鲁、反应迟钝的傻孩子不教;品行端正、聪明伶俐的好孩子也不教,却专拣那些大人们都觉得顽劣难驯、调皮捣蛋的坏孩子来教!也别说,他教出的学生,且不去说那些中了秀才中举人的,就是那些没有读出功名的,长大后无论干了哪一行,居然都成了行当里的状元!
其二,他更不会像大多塾师那样,为了报酬同家长从年头争到年尾,而是别有定规到了年尾,他的报酬由家长看着给:认为教得好就多给些,认为教得差就少给些,甚至可以分文不给。但可怪的是,每到年尾,家长们给他的报酬总是塾师行中最高的!
由于有这两大怪处,又由于他这姓的读音本就念作怪,人们就自然而然地称呼他为怪先生。
怪先生怪名在外,所以每到年关,聘他去坐塾的家长们总是快把他家的门槛踏破。
不过,这一年的年关,怪先生的家却门可罗雀,居然没有一个家长登门拜访,他不由地甩着袖子连连叹气: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到了正月十五,日过正午,终于有一辆双开门的轿帘马车停在了怪先生家门口。车夫是个精瘦汉子,利索地拉开轿帘门,一个管家模样的小老头走了下来。管家自言姓刘,说受主人吴员外之命特聘怪先生府上坐塾。本来,怪先生觉得他没按自己的规矩把学童带过来瞅瞅,心里老大不高兴,有心拒绝,但转头望见身后的老妻和几个半大不大的孩子,怪先生不由一声长叹,接过定金,头一低上了马车。
马车拐弯上道跑得挺快,但直到天黑,那车夫仍一个劲扬鞭催马。怪先生很快就不辨东西南北了,一惊之下索性在车内闭目打坐。不知过了多久,马车终于在一处红灯高悬的大门前停下。怪先生下车一看,只见四下尽是黑黢黢的山岭,眼前孤零零一座大院别无人家,门额上写着义和山庄几个大字,好怪!
此刻,一个衣着体面的红脸汉子迎上来,不用说,他就是一家之主吴员外了。一番嘘寒问暖后,吴员外将怪先生引入客厅。厅内已摆好了一桌丰盛的酒宴,吴员外和刘管家轮流把盏,向怪先生敬酒。怪先生不觉酩酊大醉,待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中午。吴员外这才领他来到书房。书房里窗明几净,正中还张挂着一张孔夫子像,帷幄外一高一低两张桌椅相对,看来要教的只有一个学童。怪先生不由又暗自咋舌:为儿子单请一个家塾先生,这吴员外非富即贵!
这时,刘管家领着一个年方八岁、乳名叫瓜娃的学童一蹦三跳地走了进来。在吴员外连声催促之下,瓜娃挤眉弄眼、极不情愿地向孔夫子像和怪先生各磕一个头,算是完成了拜师仪式。就在吴员外和刘管家向怪先生献茶、攀谈的片刻工夫,瓜娃冷不防抓起书桌上的毛笔,饱蘸浓墨,一转身刷地在孔夫子像上涂下了又长又粗的一条竖线,雀跃欢呼道:看我给孔老头添了根拐杖,他不用担心走路跌倒喽!
吴员外面色顿时尴尬起来,不安地望着怪先生,惟恐他怪罪之下一怒而去!不料怪先生却喜上眉梢:小小年纪便知道尊老,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吴员外抹抹额头上的冷汗,同刘管家对望一眼:这个怪先生果然怪得与众不同!
末了,吴员外向怪先生拱拱手:在下出门在外事务繁多,不能常陪先生,山庄里的一切由刘管家打理,您生活上有不便之处尽可向他提!随后又递上一把戒尺,扯过瓜娃,叮嘱怪先生对瓜娃严加管教,若不听从,尽可用戒尺打!瓜娃却翻翻眼珠撇撇嘴,一把挣脱,跑到书房外玩去了。怪先生见状,微微摇摇头,心说:怪事何其多也!
自这天起,怪先生开始教瓜娃识字描红,但瓜娃总坐不住,人在书房心在野外,一天认不了几个字。怪先生便索性领着瓜娃走出书房来到山野,瓜娃说抓鱼他就下河,说掏鸟他就上树,两人在草丛里捉蛐蛐、采野花、躲迷藏玩得不亦乐乎。不过,怪先生抓来鱼,瓜娃要认个鱼字;掏来鸟,瓜娃要认个鸟字如此大半年下来,瓜娃竟也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上的字认全了!渐渐地,瓜娃对怪先生产生了对父亲般的依恋,言听计从,言谈举止也变得文绉绉的。
另辟书径
中秋节后,按学规先生要为学生讲解四书五经了,谓之开讲;而家长则要再摆宴席敬先生,谓之秋宴。吴员外终于又露面了,仍是那个精瘦汉子赶着马车送他来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吴员外站起来正要说感谢的话,怪先生却手一摆,道:你不是瓜娃的爹,这话不该你来说!吴员外愣住了,一时张口结舌,脸红得发紫。
这时,一直站在吴员外身后、沉默不语的马夫抱拳朗声道:先生好眼力!多有得罪了,在下就是瓜娃他爹。原来这精瘦汉子才是家长,红脸汉子只不过是他的手下而已!
一旁陪宴的刘管家惊问:先生咋看出来的?怪先生一笑:很简单。说罢,手一指红脸汉子道,瓜娃一点儿也不怕他,可平常我向瓜娃提起他爹时,他总是面露畏惧之色。随又一指精瘦汉子,刚才你俩下车时,瓜娃第一眼去看的不是车轿帘,而是马后的车前座。如此,谁是他爹岂不一清二楚?
精瘦汉子挥挥手,命红脸汉子和刘管家退下,对怪先生道: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先生识人断事精准,想来也能猜得出在下是干什么的了?怪先生摇摇手,说:我只知道你是瓜娃的爹,至于你是干什么的,非吾知也,我也不想知道。
精瘦汉子呵呵一笑,固执地说下去:在下是干什么的,您必须知道。因为事关先生开讲后给瓜娃讲什么书!怪先生一怔:讲什么书?难道你还能不让瓜娃读四书五经吗?
说的对!精瘦汉子说着,变戏法似地拿出两本书来,一本是《三国》,另一本则是《水浒》!莫非这就是要为瓜娃讲的书?只听精瘦汉子又道,实不相瞒,在下做的是刀头舔血的生意。用朝廷的话来说,就是专门与他们作对、占山为王的盗匪,手下足有上千弟兄!说罢,他自斟了一杯酒喝了。
怪先生听了,略略点头道:难怪年关时无人上我家门,原来是你的手下把别家大人全吓跑了,也难怪你转来转去不让我知晓义和山庄到底在什么地方!不过,你为何要让瓜娃读这两本书呢?我看瓜娃是块读经书的好料子
精瘦汉子哈哈大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要钻洞。盗匪的儿子便只能做盗匪,岂能读书中科举?说着又拍拍两本书,一本正经地说,积我二十年做盗匪的经验,这两本书太宝贵了!兵战奇谋、笼络之道,尽皆包容其中。我若是早十年读过这两本书,恐怕今天远不是只做个山大王的局面了!随后他又大手一挥,道:闲话少说。请先生将这两本书从头到尾讲给瓜娃听。山寨的第一把交椅我早晚要交给他,肚里没货怎行?先生也可看得出,瓜娃聪明机灵,天赋不低,若是再把这两本书吃透了,岂不是如虎添翼?
怪先生惊得目瞪口呆:教书几十年,这两本书还真没教过,更没有遇到过要把儿子培养成盗匪头儿的爹!
见怪先生不语,精瘦汉子又道:若是先生不愿教,我可另请他人,您不必为难。
怪先生沉吟片刻,终于一抽嘴角:这两本书,还是我来教吧。
精瘦汉子大喜,又翻开两本书指指点点道:先生为瓜娃开讲《三国》时,务必要重点讲讲刘备。这刘备一个卖草鞋的,十来年便三分天下有其一,手下文臣武将如云,连诸葛亮都甘心尽忠到底,没有一套笼络人心的本事,能行?讲《水浒》时,则要重点讲讲吴用。这个书生太不简单了,一肚子计谋,从劫取生辰纲到智取大名府,哪一桩不是他的主张?果不愧是智多星。若是瓜娃把刘备和吴用的本事各学个三五分,他年定会青出于蓝,做出一番大事业!
精瘦汉子走后,怪先生开讲了。只见他一袭长衫,把《三国》和《水浒》往书案上一摆,一手执醒木,一手挥扇子,拖腔拉调讲说起来,高兴了,还会来一段清唱,分明是摇身一变,成了说书先生!瓜娃听得有趣,学得入味,随着书中情节的推演,或喜或悲,或叹或愁。师生二人完全沉浸在书中了,就连催促他们吃饭的刘管家也常常被吸引得呆在门前
师恩徒报
眨眼间到了年底,待两本书讲完的时候,精瘦汉子又来了。随同精瘦汉子一起来的,还有一个戏班子,说这是要在为怪先生摆宴饯行,唱连轴大戏。
晚上,戏台上风灯高挂,就要开场了。台下却只有四个听戏的:精瘦汉子爷儿俩以及怪先生、刘管家。精瘦汉子将一张点戏的折子递给怪先生,请他点戏。怪先生一看戏折子,只见上面的剧目尽是三国和水浒戏,顿时明白了,这是要借看戏考察考察瓜娃学得如何呢!他便把戏折顺手递给了瓜娃。瓜娃想也没想,便点了两出热闹戏:《桃园结义》和《三打祝家庄》。精瘦汉子不由拍掌叫好!
台上幕布拉开,锣鼓铿锵响起来,戏子们穿梭来往,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下精瘦汉子同瓜娃说刘备、扯吴用,娓娓而谈。不一会儿,精瘦汉子就发现儿子不仅把两本书中关于刘备和吴用的情节弄得滚瓜烂熟,且能对书中人物加以褒贬,计策的得失也能探究一二,不由喜上眉梢,连连向怪先生投来赞许满意的目光。
两出戏罢,戏折子又回到了怪先生手中。怪先生这回不再客气,点了《白帝城》和《蓼儿洼》两出戏。精瘦汉子心中一咯噔:这两出戏可不是什么好戏,一出唱的是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一出唱的宋江死葬蓼儿洼,吴用、花荣坟茔哭祭、双双殉葬,都是交代人物结局的戏,实在凄凉悲惨!果然,待台上幕布闭合、鼓停锣消之后,瓜娃脸上已没有了先前的眉飞气扬,仍坐在凳子上拉着怪先生的手,皱眉问个不停:先生,我看白帝城刘备托孤,分明已是预见到自己兴复汉室的大业无望,敢问先生,刘备为什么败了?
问得好。怪先生赞道,其实《三国》开头便说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汉朝已失人心,百姓久厌战乱之苦,刘备不识大势,只以兴复汉室笼络人心,岂能成事?
瓜娃又问道:吴用为宋江殉葬蓼儿洼,难道只有死路一条、再无他计吗?
怪先生点头道:同刘备一样,吴用也是不识大势!《水浒》第一回,最先出场的几个人乃是高俅这帮小人,可谓群小登台,乱自上始,百姓想求太平而不可得!可吴用和宋江却想用招安换富贵,无异于水中捞月,机关算尽仍是死路一条,倒不如直肠子李逵所说sha去东京,夺取鸟位,虽死犹不失英雄!
瓜娃大悟:识得天下大势并顺势而为,才是真正的英雄!
好徒儿,不枉为师教你一场,你可以出师了!怪先生鼓掌称善。一旁的精瘦汉子插不上嘴,听得一愣一愣的。
第二天,怪先生要离开义和山庄了,送他回去的还是那辆马车,只是驾车的变成了那个红脸汉子。怪先生与瓜娃师生二人恋恋不舍,自不必提。就要上车了,刘管家拿眼直望主人,意思是该给怪先生报酬了银子已准备好了,雪白的细丝银锭整整五百两呢!却见精瘦汉子一脸阴沉,嘴巴紧闭,一声也不吭。更怪的是怪先生竟也对报酬闭口不提,拱拱手便上了马车。难道怪先生辛辛苦苦教了一年书竟分文不值?刘管家很为怪先生抱屈,却猛想起昨夜主人爷儿俩在书房里不知为什么争吵了一夜,心中才多少有了点明白:定是主人认为怪先生教坏了瓜娃!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怪先生又是怎么把瓜娃教坏的呢?这事真奇怪!
只说怪先生回到家中,对此番外出为师的经历绝口不提。几年后,朝廷发兵进剿百里外的北芒山盗匪,一场血战,死伤无数,最后匪首彭三大王兵败自sha,其子却去向不明。人们纷纷传言,彭三大王的儿子认为天下大定、人心思治,起兵割据与朝廷对抗乃是逆势而动,难以成功,一再劝诫父亲金盆洗手、另谋他业,无奈父亲不听,他便自个儿出走自闯生路去了。怪先生闻言,并不惊奇,只满斟一杯酒,面向北芒山,酹酒祭奠。
时光倏忽,又是多年过去了。康熙四十七年,流落民间的前明朱三太子被朝廷搜获,诛连甚众,全国随之掀起一场搜捕前明皇裔的腥风血雨。重赏之下,怪先生居然被人告发,说他本是明神宗的第四十三个孙子,明亡后隐姓埋名之所以选择这个怪姓,是因为明朝皇室向来是按五行六十四卦来排辈份和位次的,为第四十三卦,以此来暗寓他在明朝皇室牒谱上的排序。官府大喜,将家男女老少悉数捉拿,押送京城。人们议论纷纷,都说这下只怕姓的要全家斩首、无人生还了!
可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自打家被押到京城后,竟有一位不知名的富商为其上下奔走,花费无数,终于帮他们撇清了罪名,使他们安然出狱。
怪先生起先很是纳闷:自己的亲戚朋友中没有谁是富商啊?等他们一家人出了京城门,正为迢迢几千里的返乡路发愁,却见一辆大马车停在了他们面前。车夫恭恭敬敬请他们上车,并说雇车钱已有人付过了,付钱的人姓彭,只是不方便前来相见而已。
怪先生一家人更是奇怪,待上了车,又发现宽敞的车里摆了一张小桌子,上面有四样菜蔬:水芹、韭菜、红枣和栗子。怪先生愣怔片刻之后明白了,不由眼圈一红,喃喃道:这是学生敬先生的释菜之礼啊!老夫当年还真没有看走眼,瓜娃如今有出息了!老夫回去后,还要教瓜娃这样的坏孩子
恩仇的儿童睡前故事:(4):
领袖回忆录的快意恩仇
在政治人物的回忆录中,对昔日的对手总是充满溢美之词,而对自己的同仁或是盟友却总是极尽挖苦甚至是恶语相加。小布什一说话,全世界都笑了。这位逻辑性思维极强的美国前总统在回答有关美军虐囚的问题时 说:在关塔那摩基地,我们甚至允许犯人们看阿拉伯语版的《哈利波特》,难道还存在虐囚吗?就好像你问纽约最好的饭馆是哪里,他回答他最爱吃德州烤 肉。然而,他最新出版的回忆录《抉择时刻》显示,他并非是语无伦次的笨人,至少他懂得,可以利用出版回忆录的机会对那些曾经给他添麻烦的人抹抹黑。与施罗德的假话风波施罗德曾经作为德国总理,声称要全力支持美国的伊拉克战争,但是在下届竞选时,施罗德却有意回避了这个问题,小布什认为他退缩了,所以在回忆录中大夸布莱尔是忠实的盟友,因为布莱尔从始至终都是美国指哪打哪,即便是发现伊拉克没有生化武器,也丝毫不悔。而施罗德也确实是因为担心战争结果可能会影响竞选而对参战心存保留,德国外长菲舍尔用了一个 绝妙的比喻,他们俩在这个不稳定的主题周围环绕,就像两只猫在一碗大家都知道的热汤旁盘旋。美德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内心角力最终演变成了公开的矛盾,首 先爆发的就是小布什,他在2002年时对德国驻美大使抱怨说,施罗德在耍我!事实却证明,对小布什言听计从的布莱尔在英国成了众矢之的,而施罗德却因为没有带着德国去伊 拉克冒险而赢得了选举,有时候,成败就在一念之间。小布什在回忆录中也颇有感慨地说:巴尼(他的狗)看到邻居家的草坪后,立马跑过去并迅速解决了它的生 理问题。我,美利坚合众国前总统,手里拿着一只塑料袋,在那儿捡起了过去8年中我一看见就闪得远远的狗屎。邻居家草坪上的狗屎是清理干净了,可是小布什 任内8年的后遗症却并未消失,尽管奥巴马宣布从伊拉克撤军,但阿富汗的烂摊子依然是小布什留给继任者的一大块棘手的狗屎。然而,小布什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准备在2011年1月出版他的回忆录《已知与未知》, 据出版商的说法,拉姆斯菲尔德打算在这本书中继续为伊拉克战争和草木皆兵的安保政策辩护,美国网友讽刺拉姆斯菲尔德说,如果他不能让每个人都感到安全,至 少可以让每个人都感到恐惧。扎堆儿在10月出回忆录的还有小布什班子中的铁娘子赖斯,但她在回忆录中并不像在白宫会议上那般咄咄逼人,对911之后 的事情避而不谈,整本书最大的亮点居然是努力澄清自己不是同性恋,只是单身而已。不过,小布什也不失八卦精神,他写到他在一次家宴上醉酒,问父母的一位年过50的女性朋友性生活滋味如何,若干年后,小布什自己也年过50了,那位老太太发来贺电问小布什:你现在知道滋味如何了吗?工党三雄在回忆录中对掐默多克的小报文化并不仅仅影响到了英国普通老百姓,也左右了政要们的脑神经,他们在卸任后出 版的回忆录中,猛力抖料,誓与小报编辑一拼高下。同时,王朝历史久过美国的大英帝国,在政坛角力这种官场文化上明显也高美国一头,回忆录成了政要们有仇 报仇、有怨抱怨的又一个途径。尽管布莱尔被小布什在回忆录《抉择时刻》中捧得如花一般,但他却在工党同仁的回忆录中被骂成 一个懦夫。英国工党素来有三驾马车之说,即指曾任首相的布莱尔、布朗和曾任商务大臣的曼德尔森(他曾面对电视机镜头豪饮中国牛奶,但在几天之后因为肾 结石入院治疗)。去年7月,曼德尔森出版了回忆录《第三人》,曝光布莱尔缺点甚多,缺少远见,疑神疑鬼,尽管布朗患有眼病,一只眼近乎失明,但却立场 强硬,布莱尔反而在与布朗的交往中处于弱势,优柔寡断。曼德尔森甚至认为,布莱尔缺乏作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一直花大量的时间在处理与布朗的紧张关系。曼德 尔森引述了布莱尔评论布朗的话:他就像黑手党一样咄咄逼人,又很粗鲁。布莱尔似乎很怕布朗。于是,马上就有人将布莱尔对待布朗的弱势迎合的态度与他迎合美国总统小布什的态度联系在一 起,觉得布莱尔是个十足的软弱首相。不过,软弱的首相往往会娶一个悍妇为妻,布莱尔也不例外。最先向在回忆录中大嘴胡言的曼德尔森发难的,也正是首相 之妻切丽布莱尔。因为曼德尔森将切丽辱骂布朗的话公之于众,她说:那个作恶的人(布朗),终将自毁前程。他正把工党政府引向歧途,不会再有人相信他所 标榜的道德水准。切丽要求出版社删除该段落,出版社人员的回答却堪称经典:难道您的丈夫没有在回忆录中讲过密友的故事吗?的确讲过,还因此大赚了一笔。布莱尔在卸任之后,除了经常走穴演讲赚钱外,还在去年9月出版回忆录《旅程》,一天的销量就超过了曼德尔森《第三人》三周的销量,人们之所以对政客回忆录如此热衷,还是八卦精神作祟。布莱尔在书中对布朗的攻击,侧面证实了曼德尔森书中描写的正确性。他觉得布朗缺乏政治天分, 虽然善于理性分析,但情商完全为零,让布朗继任首相完全是一场灾难。布莱尔说,2006年政府深陷金钱换爵位丑闻,时任财相的布朗借机敲诈他,他 只得答应了布朗的条件。但书中没有写明布朗提出了什么条件。媒体报道,当时执政党工党曾把4名向工党提供秘密献金的人提名为贵族并推荐他们进入上议院,由 此引发轩然大波。布朗的支持者们想推布朗出任首相,所以逼着布莱尔承认自己酗酒,灰溜溜地离开了首相宝座。英国工党三驾马车中已经有两架在其回忆录中批判布朗,外界只等着布朗也出版一本回忆录,工党的回忆录窝里斗才算得上圆满吧。回忆录写好了可以名利双收在英国历任首相中,回忆录写得最成功的是丘吉尔,他甚至将回忆录写到了名利双收、德艺双馨的 境界,而且这厮还在首相任上之时就着手保存相关文件,为写回忆录做准备,似乎当首相是兼职,写回忆录才是正事。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出版4个月就 印刷超过20万册,英国报纸打趣说,丘吉尔会是本世纪拿稿费拿得最多的人,除了利还有名,他还因为为撰写回忆录所保留的众多历史瞬间与重要资料,而获得了 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回忆录的另一个功效是文过饰非,而在回忆录中为自己开脱得最到位的人是曾经的苏联总书 记戈尔巴乔夫,有人看过他的书之后甚至忽略了他搞垮苏联大厦的失误,而对这个老头充满同情,觉得他接过的是一个滚烫的石头,砸脚是肯定的,砸自己的还 是砸别人的,他选择了前者,并且背负了之后几十年的骂名。而《真相与自白戈尔巴乔夫回忆录》是如何达到开脱之功效的呢?他罗列了具体的数字,说明苏联 在二战之后的经济增长基本是逐年递减的,大厦将倾也是历史的必然,可不是他戈尔巴乔夫一个人的功劳。爱用数字的戈尔巴乔夫是个现实的人,关于这一点,在两德统一中贡献卓越的德国前总理科尔在回 忆录《记忆》中的描写可以证明:他知道势不可挡。有趣的是,科尔把东方昔日的对手写得如此踏实,却把自己的英国盟友写得不那么好看,时任英国首相的撒 切尔夫人一直在阻挠两德统一。1989年柏林倒墙塌后9天,在巴黎的一次晚宴上,撒切尔夫人和科尔再度发生了争执,他写到:我引证1970年代的北约声明,表示北约支持两德统一,撒切尔却气得直跺脚,冲着我大喊大叫:你才那么以为!你才那么以为!有一点很明确,在政治人物的回忆录中,对昔日的对手总是充满溢美之词,而对自己的同仁或是盟友却总是极尽挖苦甚至是恶语相加,原来远离权力可以让人的看法发生如此大的改观。恩仇的儿童睡前故事:(5):
书剑恩仇
康熙年间,苏北古黄府有一个姓夬的塾师,格外与众不同,有两大古怪之处。
其一,他不像别的塾师谨遵孔夫子有教无类的训诫,而是对孩童挑三拣四资质愚鲁、反应迟钝的傻孩子不教;品行端正、聪明伶俐的好孩子也不教,却专拣那些大人们都觉得顽劣难驯、调皮捣蛋的坏孩子来教!也别说,他教出的学生,且不去说那些中了秀才中举人的,就是那些没有读出功名的,长大后无论干了哪一行,居然都成了行当里的状元! 其二,他更不会像大多塾师那样,为了报酬同家长从年头争到年尾,而是别有定规到了年尾,他的报酬由家长看着给:认为教得好就多给些,认为教得差就少给些,甚至可以分文不给。但可怪的是,每到年尾,家长们给他的报酬总是塾师行中最高的! 由于有这两大怪处,又由于他这姓的读音本就念作怪,人们就自然而然地称呼他为怪先生。 怪先生怪名在外,所以每到年关,聘他去坐塾的家长们总是快把他家的门槛踏破。 不过,这一年的年关,怪先生的家却门可罗雀,居然没有一个家长登门拜访,他不由地甩着袖子连连叹气: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到了正月十五,日过正午,终于有一辆双开门的轿帘马车停在了怪先生家门口。车夫是个精瘦汉子,利索地拉开轿帘门,一个管家模样的小老头走了下来。管家自言姓刘,说受主人吴员外之命特聘怪先生府上坐塾。本来,怪先生觉得他没按自己的规矩把学童带过来瞅瞅,心里老大不高兴,有心拒绝,但转头望见身后的老妻和几个半大不大的孩子,怪先生不由一声长叹,接过定金,头一低上了马车。 马车拐弯上道跑得挺快,但直到天黑,那车夫仍一个劲扬鞭催马。怪先生很快就不辨东西南北了,一惊之下索性在车内闭目打坐。不知过了多久,马车终于在一处红灯高悬的大门前停下。怪先生下车一看,只见四下尽是黑黢黢的山岭,眼前孤零零一座大院别无人家,门额上写着义和山庄几个大字,好怪! 此刻,一个衣着体面的红脸汉子迎上来,不用说,他就是一家之主吴员外了。一番嘘寒问暖后,吴员外将怪先生引入客厅。厅内已摆好了一桌丰盛的酒宴,吴员外和刘管家轮流把盏,恩仇的儿童睡前故事:(6):
一文钱的恩仇
康熙24年早春,新任江苏巡抚来到苏州。这是个老头子,他拖儿带女,穿着土布衣袜,灰头土脸,不像个坐镇一方的诸侯,倒像个农民。就是把他整个儿放在锅里煮,也煮不出半点官味来。康熙爷怎么派这么个人来江南?江苏巡抚是个肥缺,前任巡抚余国柱,是宰相明珠的亲信,才捞到这个美差,一任巡抚做下来,搜刮得百姓嗷嗷直叫,他自个儿脑满肠肥卸任去了。饱虎去了饿虎来,现在要喂肥这个穷酸老头,不知又要耗费老百姓多少血汗!
不久,一位衣着讲究,风度翩翩的年轻人也来这儿上任,不过,他的官小多了,是苏州府治下的常熟县县尉。他是国子监毕业生,考试合格而被委任此职的。小伙子名叫赵曾翼,例行公事,经过苏州,先到江苏巡抚衙门报到,盖个章,才能去上任。他把名片投进衙门,却石沉大海,一点回音也没有。怎么,巡抚大人事忙,忘了?又投第二张名片,依然没有下文。他一连投了十次名片,就是不见回音。
赵曾翼急了,向捕快打探消息。捕快说:你不必上任了,巡抚大人把弹劾你的奏章递送上去了,不日审批下来,你回家去吧。
像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赵曾翼结结巴巴地说:我有什么罪过,他有什么权利这么做?
捕快说:你有贪贿劣迹,不宜当官。
官还没当,我哪来贪贿劣迹?我要向巡抚大人讨个清白。
捕快转身进内堂,把赵曾翼的话向上汇报了,上面传下话来:巡抚大人说,你忘记了前年在京城书店里的事吗?你当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后做了地方官,怎不中饱私囊,做一名戴着官帽的窃贼?你还是早日脱下官服,饶了这里的百姓吧。
赵曾翼想起:一次,他在京城一家书店看书,一个小青年进来买书,买了一部《吕氏春秋》,付钱时,一枚铜钱滚在地上,没有发觉。赵曾翼上前,用脚把钱踩住,小青年出了店门,他捡起钱,放进自己的口袋。
这时,一个小老头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问他叫什么名字。赵曾翼照实说了。老头冷笑两声,走了。
难道,新任巡抚就是那个老头?
真是一滴水滴在油瓶里。官还没当上,就为一文钱罢了官,出尽洋相,丢尽脸面。
赵曾翼牢骚满腹,恨恨地回到了客栈,他发誓要复仇。
客栈老板说:赵相公新官上任,面露不悦之色,是我们小店招待不周?
赵曾翼把长袖一甩,说:别提了,这个狗娘养的穷酸巡抚。平白无故,害苦我了。我就不信他是冰清玉洁,没有一点瑕疵落到我手里!
老板上前,一把捂住了赵曾翼的嘴巴:你话可不能这样说!巡抚老爷是位大清官,他不但查禁勒索民财,自律还特别严格,自家孩子读罢书,还要到郊外去挑野菜,日常食用。夫人外出办事,轿子里飘出破棉絮,路人见了都感动。这是千载难逢的好官哪!
都是演戏,这是当官的看家本领,装样子给老百姓看。他们私下里做的勾当,谁晓得?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谁不知道这门道!
赵曾翼在苏州留了下来,他要跟这位巡抚老爷斗到底。经过多方查探,赵曾翼摸清了这位大老爷的底细。
他叫汤斌,河南睢阳人,顺治九年,考中第189名进士,做过关隘上管理粮草的小官吏。平时精明、节俭,身穿布衣芒鞋,以野菜、豆腐下饭,人称豆腐汤。不久前,朝廷派往浙江主持乡试。照例,秀才应试,先拜考官为老师。拜师必须奉上红包。随行几位考官,得到红包不少,只有汤斌,他见了富学生,把红包收下,见到穷学生,不收红包,反而给学生红包,一来一往,扯平了。一场考试下来,他是光着身子来浙江,最后光着身子出浙江,连一毫风尘也没有带走。这种清廉形象,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康熙皇帝亲点他做了江苏巡抚。
在赵曾翼眼里,这又是在演戏。汤斌是门槛贼精,他吃小亏,占大便宜,混到江苏巡抚这样的高位,就可以放开手脚,捞大钱了。赵曾翼算计,先在汤斌子女到郊外挖野菜这事上做文章。
大运河从苏州相门外流过,过吊桥,城外是一片田畴,人迹罕至,四个半大男孩就在这里挖野菜。他们衣帽整洁,不像农家子弟,也不像穿着讲究的富家子。他们是汤斌的四个儿子:汤溥、汤浚、汤沆、汤淮。这时,孩子堆中来了个年轻人。
年轻人说:你们都是北方人吧?
孩子们瞄了他一眼,说:我们说北方话,当然是北方人。明知故问。
不,从你们挖的野菜上,知道你们是北方人。苏州人只挖荠菜和马兰头。看你们!苦菜、灰灰菜、蒲公英、酱板草、蛤蟆叶、河豚草什么都挖,不是北方人,还会是哪里的?
你是个博物学家,我们挖的野菜,你都能说出名字。